学习路上苦与乐

岳光仆

神学博士候选人

光仆与太太

2018年,我来港入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师从邓绍光教授学习系统神学。邓教授治学严谨而为人宽和,为其弟子,受益匪浅。

我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读过七年。相较于「浸神」,金陵的神学教育较少侧重近代或当代的神学家;所以,我刚来「浸神」的时候,看到神学学士班的同学在读当代神学家的著作,非常羡慕。「浸神」师资力量雄厚,使得同学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更加宽广;老师们无论在学术素养或授课技巧上都无可挑剔,这也是「浸神」的实力所在。

我跟从邓教授学习系统神学时,对于根顿(Colin Gunton)的神学体系产生浓厚兴趣。入读「浸神」大约两年,我选定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就是根顿的圣灵终末论(Pneumatological Eschatology)。对于大多数基督徒来说,圣灵论和终末论都是容易被忽视的神学主题,但在根顿的思想中,这两者却有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中,有两方面的挑战我需要克服。第一是家庭方面。我家有两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三岁多。我身为父亲,本该承担家庭责任,却因为离家较远,无法照顾家庭,这使得我很多时候也感觉非常亏欠。第二是学业方面。学习根顿的思想,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但写作论文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我的导师邓教授是学术素养极高的老师,我想跟上他的节奏,这对我来说已是非常大的挑战。

2021年1月,由于教会要求,我须暂时返回国内工作,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虽然可以与家人团聚,但是工作繁多,我每天能够看书的时间非常有限,近期的工作量尤其沉重。写作的进度放缓了,我觉得非常愧对导师和院长,希望可以尽快脱离这种状态。

最后,感谢导师和院长对我情况的理解,我期盼能够尽快完成学业。

相关文章

攀越学术高峰 培育神国精兵

回应神国需要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作为亚洲浸信会神学研究院(ABGTS)其中一个创办者,早于六十年代就曾以合办方式开设博士课程,参与香港及东南亚神学人才的培训工作。其后「浸神」于1999年正式成立自己的研究院,开设神学硕士课程。 ...

沟沟坎坎主领路

周志治神学博士候选人Zhou Zhizhi Th.D. Candidate 1991年,我开始读神学。那时候,我就期盼神在中国教会再次兴起好像宋尚节那样的属灵伟人。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我设想自己要是能以歌咏为这样的布道家作先锋,该多好啊!可是,当我从神学院毕业,并且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专业考试,却发现教会无人在乎我的想法,于是我放弃音乐之路,并一心一意在基层教会服侍。 ...

绿色浸神从信仰到实践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环境保育,近年在校园内更是大力推动提倡,所以今期《院讯》邀请多位老师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谈论环保,又邀请本院行政事务长张林小雅师母讲述我们如何在校园里推动及实践环境保育。此外,我们访问了本院「校舍环保研究小组」几位成员,分享他们对「浸神」推动环保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