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爱领我踏进深海

翁晓怡

道学硕士一年级

晓怡与母亲和弟弟

我是个蒙恩的「信二代」,从小就相信父母所言有一位在天上的父,在小学时就经历过祂真实地在生活上帮助我。我初中起参加不同的短宣,在其中被神的作为震撼,信心得以坚立。

难以交集的平行线?

中三那年,我第一次蒙神呼召,那份不是出于自己的迫切感至今仍然深刻。之后我也多次确认宣教的呼召,每一次都是受圣灵的催逼而作出回应。如此我总觉得自己与神所想的是两条难以交集的平行线,而读神学就像一条不归路,一踏上就永不回头。这叫我惧怕,又多番挣扎:一方面想好好装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怕因此失去自我和发掘生命可能性的机会。

因着神的恩典,我在公开试考得理想的成绩,大学时也曾在不少知名的公司实习。可是毕业后,我始终无法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我曾经怀疑自己,又不满神,但神以耐性待我,让我知道是时候要读神学了。

往深海踏出去

这两年,我对信仰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神大能之处,就是祂同时继续装备和塑造我。社会事件让我与非信徒朋友多了信仰和生命的交流,我看见人需要盼望。回想自己的牧者多年的付出,又看见教会小羊们的成长,这让我知道自己也要做同样的事。这段时期,我有更多空间与神对话。在听道、灵修或诗歌中被触动也许对许多信徒来说都是寻常的事,但当神不只一次透过生活上的小事「秒回」我,我也不敢不正视祂在其中的心意。

去年,我在「浸神」的遥距教育课程作兼职同工,并且终于参加了「浸神」的全职事奉探索营。营会第一天,老师就说我的蒙召清晰,没有不读神学的理由。当下我虽然不忿,但确实反驳不了。第二天,另一位老师鼓励我不要放弃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热情,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当刻心里很感动,天父让我知道祂明白我。当我哭着走到石滩,祂让我想起诗歌的歌词「往深海踏出去,放低一切顾虑,原来在爱中没有恐惧」。一位如此认识我的天父在呼唤我无惧地为祂踏出去,我也再没有拒绝的空间和理由。

进入风眼的震撼

话虽如此,开学前我的心仍处于风暴当中;前方一片灰暗混乱,不论是想到要与一群新认识的人建立关系,还是看着每个艰难的科目,都使我头痛得很。奇妙的是,今次神的回应不是改变我看待风暴的眼光,而是让我经历进入风眼那一刹那一切豁然开朗的震撼。

从第一天上学开始,一切忧愁都烟消云散。经老师简介后,每个科目都变得有趣,与同学一起也很快乐。在这个群体我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也看见未来仍有无限的可能。直到今天,我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让我相信,没有比此时此刻更好的入学时机了。

一起发光到底

我本来不明白,为什么神要我经历过去那些拆毁的日子。但细想一下,今日的我,大概比顺遂的我有着更敏锐的心,对人更体谅,更懂得爱与被爱。这两年,当我按世界的标准而言一事无成,神却透过我身边的人,以我自觉不配的爱告诉我,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如今的我除了更适合事奉,也是我喜欢的样子。原来神喜悦的我,与我自己喜欢的我,是可以重叠的。

夜空本是漆黑,星空却是疗愈;星星不用长期亮着,也不用铺满整个天空,就已经可以疗愈人心。每个跟随耶稣的人都是世上的光,愿我们都靠神勇敢坚持,软弱时彼此承托,一起发光到底。

相关文章

走过幽谷回应召命

梁纬信道学硕士一年级Wilson Leung (M.Div. 1) 我自小就读基督教小学,学校的圣经科要求我们背诵金句,而我渐渐地亦将神的话语背进心中。中一的时候,我在学校的布道会决志信主。往后的日子,神在我的生命慢慢动工,改变了我事事追求完美的价值观,学懂凡事交托,并接受神赋予我的价值。 ...

踏上全职事奉之路

刘祉康道学硕士一年级Lau Tse-hong (M.Div. 1) 祉康与母亲绮华我出身自基督教家庭,是个「信二代」。我还未上学读书就已接触圣经知识和信仰的观念,自小有稳定的教会生活。可以说,我的信仰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这成长经历是我人生最大的恩典。中三那年我正式决志跟随主耶稣。我虽然是「信二代」,却很清楚自己的信仰不是「二手」信仰,也经常提醒自己要把信仰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 ...

我还可以「已读不回」么?

张秋明道学硕士一年级Jade Cheung (M.Div. 1) 秋明与丈夫贵豪自小学起,我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基督教,但因着种种原因和借口,我一直到工作后,才在一次圣诞节布道会上决志信主。昔日我的生命一心追求金钱、物质,渴求别人的重视和爱;但信主后,神改变了我,去除我的物质欲望,让我学懂知足和感恩,也不再追求人的认同和赞赏,并教导我无条件地爱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