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室

再思青少年牧养

曹院长在上一期《院讯》「院长的话」多次提及路恩哲的青少年牧养思想,认为值得参考,可以放诸香港教会的处境作为对照,加以反省。路恩哲在《青少年事工的终结? 》(The End of Youth Ministry? )一书以虚拟的故事讨论现今美国青少年事工的现象,当中提及「等候室」的概念。 「等候室」在故事中指向一个跨世代分享生命故事的平台,成人和青年人都可以在这处空间坦诚分享个人的生命故事,彼此代祷,承担生命。路恩哲是根据美国的真实情况,虚构出传道人J的故事,借以批判现今教会为了吸引青少年上教会而忙碌于筹备连串的活动,却忽略了青少年事工真正需要的是生命的分享和同行。路恩哲的观点虽然具处境性,但老师们认为放诸香港亦相当具参考价值。

和美国一样,香港不少教会在青少年事工上也只是一味强调举办各色各样的活动,以图吸引青少年上教会,但太多活动安排,反而忽略了青少年的信仰生命教育。牧者传道人亦疲于奔命,无法腾出空间与青年人分享、同行。忙碌过后,事工结果却不如人意。

如何与青少年同行

吴教授认为路恩哲的批判主要是反对教会举办太多形形色色的活动,反而没有空间让神在青年人的生命中工作。他认为适量的活动和计划是没有问题的,例如门徒训练,而活动过后体制外的同行也很重要,例如和青年人吃饭、交流,建立关系。因此教会要平衡「没有活动议程」与「太多活动议程」,两个极端也不理想。他深感成功的青少年牧者都是花大量时间和青年人同行,在聚会以外的时间与青少年一同生活,最重要的牧养反而发生在正式的团契和聚会以外。与青少年一同生活,是牧养他们最有效的方式,太多活动的安排反而妨碍牧者与他们真正建立关系。

曹院长提出一些关于青少年牧养的疑惑,指出有些人认为与青少年同行,就要凡事顺应他们,不要谈论对错,但他认为青少年也需要人从旁指导。此外,曹院长与青年牧者倾谈,从中深感与青少年建立关系的重要,这是每个年代做青少年工作的必要关键。在关系的基础之上,双方才能分享自己的观点,使教导变成可能和有效。有校友与他分享,谈及年轻人不是要「老师」的角色去教导他们,而是要与他们同行,建立关系,在关系的基础上给予意见和教导,年轻人其实也喜欢属灵的事;这给他一番新的省思和启发。

  黄福光教授也认同关系的重要,并指出每个青年牧者也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牧养青少年时要发掘并善用自己的恩赐,按自己的长处与青少年建立关系,就更能事半功倍。曹院长分享说,他也认识一位校友,与教会的青少年关系很好;他不是举办形形色色的活动,主要是与青少年吃饭和聊天,并且经常查经,就成功建立关系。黄教授补充说,那位校友谈话的方式风趣幽默,这正是他的优势。因此牧羊人要认清自己在牧养上的优点,善加运用。

相关文章

青年神学教育营

看见需要与时机曹伟彤院长表示,这几年来学院都在谈论实践神学,而青少年事工是实践神学的重要一环。几年前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