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中的平常祷告
蓝志扬
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以利亚的传奇人生
我们阅读列王纪上第十七和第十八章有关以利亚的事迹,就会发觉以利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以利亚的名字最初出现在列王纪上十七章1节:「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亚对亚哈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以利亚的出场和他的第一句话,显出非常鲜明的先知形象,「气场」十足,深入每个读者的心。
接着,以利亚经历的事情亦充满传奇色彩。他首先要把自己隐藏在基立溪旁,依靠乌鸦的供应过活。及至旱情严重,连基立溪的水都干了,神就叫他寄居在撒勒法寡妇的家,期间寡妇家中的面和油从没短缺。当寡妇的儿子病重丧命,以利亚祈求神,神就使妇人的儿子得以复生。列王纪上第十八章,令读者大快人心、津津乐道的是以利亚在迦密山和巴力先知比试的一幕,他一次铲除了四百五十个假先知。之后,王后耶洗别追杀以利亚,以利亚就逃命,走到筋疲力竭,在罗腾树下要寻死;接着又遇上大风、地震、烈火,耶和华却不在其中(王上十九)。到人生最后一幕,以利亚看见火车火马,并且乘旋风升天,离开世界(王下二11-12)。以利亚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但本文的要旨并不是要细看以利亚传奇的一面,相反是要探讨他平凡的一面。
不凡先知的平凡一面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以利亚的事迹,借此认识他的个人特征。当基立溪的水干了,神要以利亚寄居在撒勒法寡妇的家,以利亚便遵行耶和华神的意思前往撒勒法。到了城门,以利亚看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就对她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 」(王上十七10)寡妇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 」(11节)NASB、NET等英文圣经的翻译也有用上please这个词表达以利亚「请求」的意思。表面上以利亚要来寄居在寡妇家,但实际上他的来临是要拯救寡妇和她的儿子。以利亚遵照神的意思,进入社会的弱势社群,行为流露着他「接地气」的特质,言词之间也展现他友善的一面。
我们读列王纪上十八章41节,看见以利亚在基顺河边除掉巴力先知之后,对亚哈王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上去」、「吃」和「喝」连续三个动词均属命令式。以利亚对亚哈王说的话直截了当,带着权柄和命令的语调。我们需要注意,亚哈王是社会的统治者,正好对照着社会的弱势社群。以利亚面对权贵不亢不卑,对待弱势人士又态度温和。以上的情节让读者看到一个具有立体感的以利亚。
寻找祷告的空间
以利亚对亚哈讲完话后,便返回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王上十八42)。我们要问:为什么以利亚要上迦密山?上山的路程要多久?上迦密山沿路的环境是怎样?他为何要屈身在地?
今日我们使用网络搜寻器,就可以看到许多迦密山的照片,那里风景宜人,绿草如茵。我们也可以从两处旧约经文,略略认识迦密山昔日的容貌,分别是:雅歌七章5节(「你的头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和以赛亚书三十五章2节(「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华美」)。以上两处经文把美丽、漂亮的形容跟迦密山放在一起。古今资料均显示迦密山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
迦密山现时的高度是海拔546米,跟香港太平山差不多。如果我们由香港岛的金钟地铁站步行至太平山顶,大约需要用上一个多小时(视乎年纪和能力而有差异)。以利亚刻意上到迦密山顶,在这一段路途上,他脑海想的是什么?经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但我们清楚知道以利亚到达迦密山顶后,「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这个动作明显是在祷告。我们要从圣经的记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就需要掌握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我们相信以利亚在前往迦密山顶的路程上,是一边走,一边祷告,尽力争取时间支取从神而来的力量。而且,以利亚是刻意寻找一个特别的空间作为他祷告神的地方,那就是迦密山顶。
持续不倦的祷告
以利亚既边走边祷告,又特意上到迦密山顶来祷告。可见以利亚要专心祷告的时候,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而是刻意安排一个时段、一个地点,努力争取一个分别为圣的祷告空间──迦密山顶。他「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这个动作充分反映他又专注又敬虔的祷告态度。他连续六次祷告,却未见任何果效,跟较早前他和假先知比试的时候,祷告一次就有火从天而降相比,这次求神降雨就好像没有那么顺利。然而,以利亚继续尝试,直至第七次祷告(「七」意味着圆满)为止。虽然以利亚的祷告持续未见果效,但他仍然继续尝试;这种持续不倦地祷告的行为,表现了以利亚坚定的信心,他内心是恭敬地等候神的作为。
祷告中的疑惑
我们继续聚焦事件的发展,尝试进入以利亚的祷告经验。以利亚不住地祷告,等候大雨降下,但尝试了六次都未见成效,那时他会想什么呢?当我们看到后来王后耶洗别追杀以利亚,以利亚逃命至身心疲累,想要寻死的一幕;当我们又想起雅各书五章17节形容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我们可以尝试代入思考:以利亚祷告了一次又一次,仍未获得神的应允,内心产生什么情绪和思想呢?他可能想:或者我误会了神的意思;或我听错了神的声音;或我弄错了,神只是叫我去见亚哈王,宣告神要降雨在地上,没有叫我乘机杀光巴力先知,我是否在公报私仇? (这个时期王后耶洗别正在追杀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对巴力先知应该是恨之入骨。)以利亚的状况是:祷告未得应允,目标未能达到,内心容易浮现负面的情绪。
笔者听过一位西教士的见证分享。他在神学院读书的第一年,要找一所教会实习,一方面是要满足神学院的要求,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需要实习教会的津贴作为生活费。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多番尝试,也找不到教会实习,最后由于现实的需要,到了一家偏远的私人公司做兼职工作。可惜工资微薄,扣除交通费和时间,帮助不大,聊胜于无。他忆述自己下班坐车返神学院宿舍的路上,好像经常听到一把声音说:「入神学院真是神的旨意吗?神真的听祷告吗?为何一开始我连事奉的机会也没有?」他心里有许多疑问。这位西教士最终没有讲出他怎样克服这个难关,但有一点听众可以肯定:他的确曾经遇上疑难,但这些疑难却不能够离间他与神之间的关系,他仍然有足够的信心越过当时的难关。
环境可以改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应该随着环境而改变。这位西教士分享这个见证的时候,已经完结了在香港几十年的事奉荣休了,并且计划回国。若我们祷告,只是专注于事情的结果,没有想到与神同在的经历,一旦祷告的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内心就很容易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号。在祷告经历里,我们要相信神有祂的心意和计划。在祂的主权下,我们借着祷告经历神的同在,察验祂的意思;我们借着祷告,参与神的计划,成就祂的旨意。
效法以利亚的祷告
以利亚按照神的定意,经过七次祷告,就看见事情按照神所预定的时间成就了。虽然第七次祷告之后,仆人告诉他只见到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只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但他已经知道这就是耶和华神所定意降雨的时间。他叫亚哈王「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王上十八44),言词间流露出肯定的态度,展现了从神而来的信心和把握。
由旱灾开始到大雨降下,其实以利亚起初已知道事情的开始和结果。列王纪上第十八章一开始,耶和华已经对以利亚说「我要降雨在地上」(1节)。以利亚明明知道大雨早晚都会来,既然事情或早或迟都要发生,为何他还要祷告呢?我相信以利亚的答案是:因为祷告是经验神的同在,是肯定与神同工的确据。没有祷告,这场大雨仍然会降下,但分别是,这样的话,神的计划和工作就与我无分,我没有参与在当中。所以,我们看到以利亚的祷告不是单单在乎果效(因为他已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他重视与神同在、与神同工的经历,这就是「以利亚的祷告」 ,也是我们要不住向神祷告的一个原因。
以利亚的祷告让我们知道祷告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因为祷告的经验能够转化我们生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神同在的重要,感受到我们在生活中是与神同行。以利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神」,盼望我们祷告蒙应允的时候,可以由衷地称谢主,因为耶和华是我们的神;祷告未有果效,甚或事与愿违的时候,我们的祷告仍然是:耶和华是我们的神,因祂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