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期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黄福光
出版今期《山道期刊》的时候,香港正承受冲击:新冠肺炎疫症仍然流行,又有为数不少的人口移民他方。为回应这些现象,今期的专题定为「聚与散」。本期专题文章总共六篇,三篇属于圣经研究类,三篇属于实践神学类。
第一篇是吴慧芬的〈留下还是离开?反思第二圣殿期四位圣经人物〉,集中讨论第二圣殿期四个圣经人物(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和但以理代表那些离开家乡、移居异地的人,而以斯拉和尼希米则代表那些继续在本土生活的人。留下还是离开,不一定是由当事人来决定。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两组人都要处理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状况。此外,两组人都可以使他们的社会产生改变,在地上拓展神的国度。
第二篇文章是笔者撰写的〈聚与散作为旧约神学概念〉,论述旧约圣经中「聚」与「散」的叙事。这些叙事不仅是关于人物由某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其中还充满或负面或正面或混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充满神学意义,显示神的喜悦或不悦、祝福或诅咒,以及人与神的关系。此文审视旧约圣经中一些具代表性的经文,借以表明这些「聚」与「散」怎样描绘神与世界、与祂子民的关系。
第三篇文章是张楷弦的〈死亡中的分离与相聚、延续与断裂:从社会功能比较希罗丧葬与早期基督徒的相关礼仪〉,处理散/ 分离的一个永久性层面:死亡。张楷弦力证浸礼和主餐这两个与耶稣基督的死相关的礼仪,体现初期基督徒对祂复活的信心,并且跟希罗世界比较,它们以两种方式促进基督徒的自我定义和合一:其一,它们强调死者与社群的延续而非断裂;其二,它们宣扬一个比四周的社会更平等的「另类社群」。
璩理的〈神光离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歧异与契合〉是今期实用神学类的第一篇文章,先谈论尼布尔提出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五种类型:基督反乎文化、基督属乎文化、基督在文化之上、基督与文化相反相成、基督转化文化。接着,他进而讨论过去两个世纪整合基督教和中国文化之努力的成败得失,即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怎样离合。他论证尼布尔的类型4(基督与文化相反相成)是最可行的方式。
接着是邝振华的文章〈殷切款待式的本地跨文化宣教事工:一种实践整全宣教观的事奉〉,首先简略地讨论向心式和离心式宣教模式的概念和历史。然后邝振华论证,由于全球化使各地人口急剧流动,本地跨文化宣教事工越显重要,并且其中应该同时包含布道和款待两方面。他称这种事工为「殷切款待式的本地跨文化宣教」。他认为这种整合宣教模式能突破布道和社会关怀二元对立的思维。
最后一篇文章是〈徘徊于聚与散的信仰经验〉,蓝志扬在文中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和移民潮大大改变了香港教会的面貌。网上平台成为信徒凝聚的新常态,信徒借此敬拜、彼此服侍、团契分享,甚至参与圣餐。他认为这种崭新的信仰经验正在演化,并且将会成为基督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讨论文章的部分,卢惠明的〈从空间批判进路研读巴别塔叙事(创十一1-9):批判表征人权力和傲慢的城市发展〉,是以一种空间批判进路来研读创世记十一章1至9节的巴别塔叙事。他主张,巴什拉的批判理论表明神的审判是归因于人类的傲慢。那是批判人类的力量,人类过分相信自己那以意识形态、科技和资本作支持的力量。虽然神因人类的傲慢而施行审判,但祂的审判也是通往救恩的路径,因为它引导他们朝向另一种生活的愿景和方式。
最后,今期还有五篇书评,可让我们更多认识学界的研究成果。愿上主使用今期《山道期刊》,造就教会群体。
评论被关闭,但引用和禁用Pingbacks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