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教授團的協合作用(synergy)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教授團的協合作用(synergy)

  擔任院長以來,我定期在早會報告學院的「家事」,分享學院的近況。有一次,我對大家說,今天有五項報告。但結果思前想後、翻來覆去,總想不起其中一項。後來在課堂上,學生問我:「院長,還有一項是甚麼?」我回答說:「嗯,我想起來了,我本來想說的是,我們的老師頗不錯。」學生說:「院長,你說得不對,所以聖靈禁止你說出來。我們的老師其實是十分好!」

  真的,我們的老師是十分好!「好」的意思是:老師願意一同努力,並且神為我們打氣加油,叫各人同心協力,發揮團隊精神。這教我回想起2008年6月,我們一班老師在廣州退修的情景。那次退修會的主題是「隊工」(team work)。在退修會中,我請每位老師分享他們的教學和研究興趣、長處和優點。我即時把各人的教學專長和研究領域綜合起來,竟奇妙地拼湊出一幅美麗的隊工圖畫。原來神早已為我們畫了一幅美麗的藍圖,把年齡相若、年青力壯、各有專長的「我們」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可彼此配搭、互相補足,一同推動學院的成長。在會議最後的三十分鐘,我卻鄭重地說:縱使我們說得多麼美好,想得多麼美好,有可能配合得多麼美好,若然我們沒有互信,這兩天的討論就全屬空談,毫不真實。

  一年以後,在2009年6月,我們再次舉行教授退修會。這次我再跟老師分享學院的三年計劃,也具體地重新思索教授團隊可以配搭的地方。我們的共識是:「每位老師除了有本身的專科研究領域,也須有跨科性的副研究興趣。」我們都希望各人不單在自己的專科研究領域中有所貢獻,而且也能涉獵其專科以外的範疇,朝向更有創意的跨科際研究和對話。

  2009年8月,神帶領我們再踏出一步,嘗試把所憧憬的實現出來。神在這段時間帶領了麥啟新博士、佘慶基博士及曾思瀚博士加入教授團隊,使隊工更具動力和氣息,有助我們建構具有神學智慧的實用神學。

  同年12月,我逐一到每位老師的房間探訪他們,與他們交談和再次確定他們的教研領域,以及他們對教會和
社會的關注面。聽完老師的分享,我感到非常驚訝,更確切肯定我們在2008年退修時共同繪畫的那幅同心協力的圖畫。我感到快樂,因為神早已將我們聚合一起,叫我們互相配搭,作跨科際整合。不僅這樣,我們也學習一同迎對教會和
社會的需要。這種教授團隊是我所憧憬的,不但能避免當代神學教育的片碎不全,更為重要的,是團隊的同心協作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推動學院前進,面向教會,迎對社會。

  那麼,「浸神」教授團隊的協作會是怎樣的?從今次的教授訪談,我砌合了以下一幅協作圖案。

  • 在聖經科老師方面,我們有三位新約老師和兩位舊約老師。新約老師分別是新約敘事研究、保羅研究、希臘文的專家。此外,他們也跨科際地研究牧養學、輔導學、教會與文化的對話、「基督徒如何參與政治」的政教關係課題和猶太教傳統。舊約老師主要從事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先知文學的教研。並且,他們也跨越到倫理學、領袖學、聖經翻譯、牧養職事的聖經教導等領域。

    黃福光(舊約)
    主:五經詮釋、拉比詮釋、詩篇的隱喻研究
    副:倫理、領袖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如何從聖經看經濟;如何從聖經看領袖學

    佘慶基(舊約)
    主:歷史書
    副:從聖經的研讀建構一種舊約神學或聖經神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牧養職事的聖經教導;在聖經翻譯方面繼續努力,希望對改良中文聖經有所貢獻

    曾思瀚(新約)
    主:新約敘事、保羅新觀
    副:宣講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社會和教會的文化互動;後現代的思潮互動

    岑紹麟(新約)
    主:保羅研究、福音書
    副:先知書、死海古卷、七十士譯本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教會如何回應政府的策略;基督徒如何參與政治

    麥啟新(新約)
    主:保羅的教牧書信、從牧養的角度看約翰福音
    副:靈修學、從聖經角度看教牧輔導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參與扶貧、弱勢社群的工作;注重牧者的屬靈生命;參與教會的教牧輔導,如離婚、婚外情、自殺和自我形象等問題

  • 在基督教思想科老師方面,我們有系統神學、神學與文化、神學與哲學、教會歷史等研究領域的專家。他們分別兼作倫理學、聖經研究、靈修學和領袖學的跨科際研究。

    曹偉彤(系統神學)
    主:系統神學
    副:倫理、靈修學、領袖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浸信教會神學的建立和屬靈氛圍的建立;環境保護

    鄧紹光(神學與文化)
    主:教義神學、當代神學(莫特曼、潘霍華、根頓)、文化詮釋(西方哲學、東方哲學、儒釋道、牟宗三)
    副:崇拜學、靈修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教會世俗化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對教會的反動塑造;建立教會的文化

    羅凌思(神學與哲學)
    主:系統神學
    副:聖經神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教會的宣講職事

    吳國傑(教會歷史)
    主:教會歷史(初期教會歷史、中世紀歷史、宗教改革)、香港教會史
    副:中國教會史、護教學、聖經研究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家庭、婚姻和性的教育;社會倫理議題(如經濟、政治等)

  • 在實用神學科老師方面,我們分別有四位投身基督教倫理、牧養學、宣教和世界宗教、宣講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其中基督教倫理的老師兼作浸信會歷史與信仰、生態神學的跨科際研究;牧養學的老師兼作宗教教育和家庭崇拜的跨科際研究;宣教和世界宗教的老師兼作神學的跨科際研究;宣講的老師則嘗試進入領袖學、靈修學和生命教練的研究領域。

    劉振鵬(基督教倫理)
    主:基督教倫理,尤其專於尤達倫理
    副:浸信會歷史與信仰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門徒訓練、政教分離、生態倫理等課題

    蔡志強(牧養學)
    主:教牧神學、牧養關顧與輔導
    副:領袖學、倫理、宗教教育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心弱勢社群;重視家庭教育;教會和
    社會的老人事工研究

    鄺振華(世界宗教)
    主:世界宗教、民間宗教、佈道學
    副:神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宣教事工的神學反省;跨文化宣教、向不同社群傳福音的策略建構

    林國彬(宣講)
    主:宣講
    副:領袖學、靈修學、生命教練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職場的倫理實踐,尤其是中小企在商業社會的角色

  • 最後是宗教教育和教會音樂方面,我們有分別專於兒童教育、教育評估方法及設計、聖詩學的老師。她們都跨領域地研究社會事工、發展心理學、智商理論、崇拜學、靈修學等。

    羅凱慈(宗教教育)
    主:兒童教育
    副:社會事工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教會執事工作的參與

    林小雅(宗教教育)
    主:教育評估方法及評估工具的設計
    副:發展心理學、智商(思維、情緒、靈性、逆境等)理論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孤兒教育和扶貧工作的參與

    溫張蓮(教會音樂)
    主:教會音樂、會眾詩、聖詩學、聲學
    副:崇拜學、靈修學

    如何面向教會和
    社會:
    關注教會的聖樂培訓和宣教工作

      在這幾次坦誠的交談互動中,我深切體會到團隊的協合作用(synergy)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團是神學院的引擎,能產生推動的能力。老師的品性、靈性、識見和能力決定神學院能否卓越,決定神學院能否有心有力地服侍教會,決定神學院能否迎對社會、成為社會的良心。

      不覺間,我擔當院長的職任已一年了。記得一年前寫下的學院發展計劃書裡有一個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協合作用。那時,我展望老師團隊的協合作用;同工的協合作用;部門與部門的協合作用;行政部門與教學部門的協合作用;行政部門、教學部門、老師之間的協合作用;同工、老師、行政領導和董事會的協合作用。我深深相信:惟有在我們之間產生美好的協合作用,學院方能前進!反之,若各部不能同心協力,引擎就不能產生具協合作用的推動能力。

      在過往的日子,我有幸被差派去擔當領導和服侍的角色。我可以坐在列車的前方,近距離目睹神如何引領我們快樂地前行。坐在列車的前方,我為學院而思考,為學院而讀書和研究,為學院而祈禱,為神的家而工作,為同工而領導,為這塊地土而守護,為神的指派而承擔代理的工作(deputyship)。如今(從2008年6月至今),神首先建立了我們的老師團隊,叫他們能同心協作,成為學院成長和前進的一個重要引擎。坐在列車的前方,我知道背後的他們也是一同為學院而思考,一同為學院而讀書和研究,一同為學院而祈禱,一同為神的家而工作,一同為同工而領導,一同為這塊地土而守護,一同為神的指派而承擔代理的工作。

      這樣的神學院將會成長和成熟。這是一種真實的敬虔,反映一種被神轉化的生命。我祈求神讓這樣的屬靈成長和成熟成為整個群體的標記,讓群體裡的每個肢體一同成長,「滿有耶穌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