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由殷切款待到寬恕的教牧神學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由殷切款待到寬恕的教牧神學

殷切款待是靈性的表現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十三2)

  這是我五年前所領受、思想、學習的經文,它對我生命的成長以至神學院的成長,都是一節重要的經文。

  在二○○九年一月二十日的早上,我跟神學院的全體成員分享神學院未來發展的藍圖。首要的一項重點是建立神學院的殷切款待(hospitality)。殷切款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殷切款待是愛的品格,是靈性的表現,殷切款待是一所具有靈性的神學院的表現。

耶穌基督對陌生人的愛和款待

  甚麼是殷切款待?

  希伯來書在上述一節經文給我們這樣的提醒:「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又說:「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在希伯來書,接待就是philoxenia,是殷切款待,是對陌生人的愛。

  殷切款待可見於耶穌基督對別人的款待。耶穌基督在開展祂的工作時,迫切地到那些陌生的、邊緣的、有需要的人當中款待他們。祂在迦拿婚筵將水變為酒;用五餅二魚餵飽飢餓的群眾;醫治被鬼附和有殘疾的人。祂歡迎孩童和妓女、稅吏和罪人。

主人與客人的角色交替

  耶穌基督不僅接待陌生人,祂也坐在飯桌前作客,接受他人的款待與服侍。事實上,耶穌本身就是一個有需要的陌生人。耶穌出生於馬廄,曾是無家可歸的嬰兒、走難的小孩;到祂四出傳道時,祂連枕首的地方也沒有,還要依賴一些婦女供養,而且祂是一個不被自己家鄉接納的平凡人,是被人唾棄、嘲弄的「罪犯」。

  因此,耶穌基督的款待,是祂作為主人和客人這兩個角色之間的相互交替。耶穌歡迎有需要的人,也需要受歡迎;耶穌款待跟隨祂的人,也願意受他們的款待。耶穌指出,當人歡迎陌生人、餵養飢餓的人、探望患病者,都是對人子的恩慈。

殷切款待需要智慧

  可是,在一個充斥著罪惡、不公義的世界中,我們對陌生人的殷切款待,是需要智慧與恩典的結合。

  一方面,殷切款待需要智慧,因為我們要以智慧面對款待的一些限制。人總有身體、情感、空間、資源的限制。當個體、家庭、國家、教會以有限的資源去供應那些較為匱乏的人,會漸漸面對求助者人數不斷增加的問題,而最終發覺自己力有不逮、難以承擔。然而,若他們處處計算、事事卻步,他們也冒著沒有接待耶穌的風險。除了資源有限及施與者自身的限制外,款待的另一限制或它難免遇上的一個難題,是部分受助者可能會濫用施與者的慷慨。誠然,某些受助者會是懶惰或貪婪的,他們企圖利用施與者的款待,為自己攫取利益。

  對於第一個限制,伊迪芙‧薛華(Edith Schaeffer)曾說:由於有需要的人過多,款待者受時間和精力所限而無法款待所有人,並不是一種罪。若款待在社會中不是廣泛地實踐,若資源沒有公平地、恰當地分配,那麼,個人的款待即使未能回應所有需要,卻仍然可以滿足部分需要,可以顯示人的關懷。此外,我們也曾看見和聽過一些信徒或群體如何經歷神奇妙的預備,以致他們有能力供應別人的需要。這些不斷發生的真實故事,是對保羅這句勉勵的迴響:「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

  對於第二個限制——濫用款待的問題,有些人認為:要針對有人濫用款待,一些預防措施是必要的。例如施與者可要求推薦信,或進行一些驗證,又如設定款待的制度和規則,以防被求助者利用。加爾文(John Calvin)也指出,若要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防範一些圖謀利益的貪心人,款待者有需要對求助者的情況作出考量和甄別。可是,加爾文亦提醒我們不要以「明智」作為幌子,遮掩了自己的「吝嗇」。那就是:考量不應該太過準確(exacting);考量須要以一顆仁愛、恩慈、憐憫的心去進行。

殷切款待也需要恩典

  另一方面,在一個充斥著罪惡、不公義的世界裡,殷切款待除了需要智慧,也需要恩典。款待是與神的恩典互相關聯的。

  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十八章23至35節看見一個欠債人的故事。這欠債人欠了債主一千萬銀子,可說是一筆永不能償還的債。奇蹟地,債主願意寬恕他,豁免所欠的巨債。這是奇異的恩典。可是,這欠債人後來卻不願意寬恕一個欠他債項的人。對方只欠了他十兩銀子,是一筆大概不多時日便可清還的債。可惜這個本身已蒙赦免的人,如今卻站在一個債權人的位置,忘記自己也是受寬恕的欠債人。他不願意給別人回轉的機會,即使是一筆細小的錢債,亦不肯寬容。因此,聖經描述他為「惡」(poneros)奴才,意指他是「尖酸」和「刻薄」的。

  這個故事不僅顯示奴才的「惡」,也道出了神那無限、無條件寬恕的恩典。神要求祂的子民同樣款待別人,對別人有無限、無條件的寬恕。如此,當人要款待別人,他要「記得」(remember)一個事實:他已經接受了神無限、無條件寬恕的恩典。他沉重的債務已被債權人耶穌基督的犧牲所償還。他對陌生人的款待,是要回應神對人無限、無條件的寬恕,回應神那重價的款待的恩典。他是以受寬恕者的身分去接待陌生人,不計算他們是否欠他的債,或將會欠他的債。當我們能夠清楚看見自己也曾是神的敵人,是受寬恕的陌生人,我們便更能看見款待別人的原因。

具寬恕心靈的款待群體

  這帶有寬恕心靈的款待是透徹的殷切款待。這樣的款待是神學院五年來所共同學習的功課,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方向:神學院要成為一個具寬恕心靈的款待群體。因此,由去年8月開始,神學院的師生一起加強學習款待所蘊含的寬恕,努力踐行一種「由殷切款待到寬恕」的教牧神學。我們學習七十個七次的寬恕,我們相信那具有寬恕心靈的款待會帶來更寬廣的行動,能帶來神學院的團結一致和休戚與共(solidarity),能帶來教會的合一和休戚與共。

  當神學生和老師經歷寬恕的款待,我們就會跟那些不相同的人一同禱告和唱歌,一同走路和談話,一同相信和質疑,一同理解和不能理解,一同邀請他者來到我們中間,也一同去到不同的他者中間,一同殷切地經歷神奧祕的恩典。惟有這樣,神學教育才具有靈性。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