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神恩典的印記──「浸神」校園擴建小故事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神恩典的印記──「浸神」校園擴建小故事

一直以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的成長和發展,滿有神恩典的印記。這些印記讓我們深深體會神又奇妙又真實的帶領,叫人嘖嘖稱奇,驚歎不已

從一件美事說起

  2009年初,我剛出任院長不久,一位愛護「浸神」的肢體,承諾捐助一筆可觀的奉獻,用作西澳校園內興建一所新建築物。當時本院經歷重重困難,那時落實校園擴建計劃的可行性不高,所以我暫緩有關計劃。另一方面,我將精力集中於重建神學院的團隊,培育師生同工的心靈,增強彼此的協作。在神的感動下,我「靈」機一動,想到要多探訪校友和捐獻者,希望藉此與浸信會群體重新建立互信的關係,並且感謝他們過往的同行。

  於是我四出探訪,期間有一位捐獻者跟我說,日後可不必探望她,因為她已經年紀老邁,再沒有能力捐獻給「浸神」。但那又有甚麼關係呢?我繼續到病榻前探望她,只抱著感恩之情和關懷的心。萬料不到,她離世後,本院竟收到她的一筆巨額遺產捐獻!經歷這事之後,我體會原來神的眼目,從沒有離開這一所需要重新栽植的神學院。這件出人意外的美事,成為「浸神」經歷神同在的一個重要印記。

作神的好管家

  又有一次,有一對夫婦主動關心我,並且主動捐獻給學院。他們向我表示,自己的餘錢不多,只能捐贈港幣十萬元給本院。我知道這是他們的愛心奉獻,猶如福音書中「窮寡婦」的奉獻(可十二41-44;路二十一1-4),所以我特意邀請他們前來本院,在眾師生面前從他們手中接過這張支票,藉此見證這對夫婦對神的信心和愛心,也藉此引導老師和學生明白要常心存感謝,並且要作神的好管家,一分一毫也要用得其所,才不辜負捐獻者勤儉積蓄而來的奉獻

  後來,我為一個基金會物色董事,因而認識了一位資深會計師。他是香港四大會計師行其中一所的合夥人。與他會談的過程中,我從他身上暗中「偷師」,學到一些理財觀念,明白了必須讓人知道神學院運用金錢是謹慎負責的,方能叫人甘心樂意地奉獻。這寶貴的功課成為我一個重要的理財觀念,助我帶領學院同工如何運用金錢和資源。

  神學院在成長的過程中,偶爾也遇上一些障礙。2016年,有人重提昔日一樁舊風波,叫人誤以為本院先前的問題仍然存在。此事對學院或多或少帶來衝擊和影響。縱然如此,但我們繼續緊緊跟從神,迎難而上,穩步前行。這些年間,「浸神」深耕細作,務實地推動細水長流式的神學教育工作。經過這些日復日的栽種和澆灌,學院在神的手中漸漸成長。近年,「浸神」的神學教育和學術研究,且獲得浸信教會以外的眾教會及學術群體的肯定,這實在是超出我們意料所及。

穩步成長 擴建校園

  神學院不斷成長,有需要為未來的發展而擴展校園空間,董事會也認同這點。於是2014年中,董事會成立「購置物業小組」,代表學院洽談購置西澳附近村屋的事。當時我和幾位董事及同工,在烈日炎炎下到過幾個村屋樓盤實地視察。惟各個樓盤均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加上政府當時剛剛推出「雙辣招」政策,大大推高購置住宅物業的成本,學院遂擱置購買村屋的方案。

  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最後一致認定在西澳校園內興建一幢新大樓是最佳的解決方法,既便利地方使用的重新規劃,也便利將來的行政和保安管理。2016年初,董事會議決通過西澳校舍第三期擴建工程,並同時成立「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及其轄下的「建築小組」,以協助學院逐步落實興建新教研大樓的計劃。

上主領航 同心跟從

  在校園擴建計劃的最初階段,我們已一同經歷神奇妙的帶領。當時本院向地政總署申請在西澳校園增加八千平方呎的建築面積,地政總署向本院批出第一口補地價金額為港幣3,797萬元。眾委員均認為補地價金額過高,與擬增建面積按其用途估算的市價不符,遂一致決定本院應向地政總署提出上訴,請求重新評估補地價金額。

  當時我想到擴建工程所需的一分一毫,皆弟兄姊妹的愛心奉獻,所以學院斷不能在補地價一事上「軟弱」。若最終不獲當局減低補地價金額至合理水平,學院就寧可撤回擴建計劃。

  經過一輪嚴謹的工夫,本院向地政總署提交充足的文件,並提出充分的理據,結果獲大幅削減補地價金額至港幣1,657萬元,最後更以稍低的港幣1,591萬元完成補地價。這次奇妙的經歷,讓我們能夠再次憑信心堅定地宣告:惟有神是「浸神」獨一的主。整項擴建工程必須由主領航,我們則緊緊跟隨主,行在祂的旨意中。

  緊接下來的工作,是設計新教研大樓的各樓層圖則。「建築小組」成員再次貢獻其專業意見。我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舉行會議,大家十分享受在會議桌上的交流互動。當中沒有爭拗,沒有虛耗精力和時間,各人一心一意為神學院的最大益處和神學教育的前景,傾出自己的力量。很奇妙,各人在勞苦中經歷合一的團契;大家互相欣賞,彼此補足,一同察驗神的心意。

風雲變幻 使命不移

  正當校園擴建工程按部就班開展之際,香港經歷翻天覆地的巨變。這使我再次思考是否該在此時此刻大興土木:弟兄姊妹在金錢周轉上可能出現困難,加上各人對香港前途的看法不盡相同,香港教會是否仍然支持「浸神」的神學教育事工?經過懇切禱告、尋求神的旨意之後,我堅信「浸神」要繼續穩穩地扎根於香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秉承浸信會先賢在香港興辦神學教育的使命,努力傳揚福音,培訓天國工人。

  心志既已立定,我們便靠著神的恩典,乘風破浪,堅定前行。在籌募校園擴建捐獻的事上,神讓我們再次經歷祂奇妙的作為。

更多美麗動人的故事

  有一位肢體,近年從其他地方教會轉到浸信宗派聚會,因我曾有機會和她一同敬拜而彼此認識了。當她得知「浸神」正進行校園擴建工程,在學院還未展開大規模的校園擴建籌款活動之前,就早已主動作出捐獻。迄今她已為校園擴建工程奉獻超過港幣340萬元。

  今年3月中,我按預約的時間前往診所覆診。那位心臟科醫生,早前已回應神學院的呼籲,為本院的校園擴建工程奉獻了港幣110萬元。我原想順道感謝他的奉獻,豈料他問我校園擴建工程是否還有需要後,就再捐獻港幣200萬元。這是神給我們何等奇妙的印記!因為他已為擴建校園之事作出大額奉獻,按常理推想,在香港現今的環境下,豈敢奢望他再進一步奉獻,而且金額還要比先前的更大啊!

  自新教研大樓的建築工程動工以來,「建築小組」其中兩位成員白中興執事和陳如森弟兄,受學院委託負起駐場監督的工作,指導承建商按計劃和進度施工。他們不辭勞苦,貢獻自己的時間和專業知識,叫我們實在過意不去。豈料就在學院打算給予對方微薄「車敬」聊表謝意之際,竟然收到白執事奉獻港幣100萬元的支票!

  6月中,我和一對很久沒有見面的夫婦吃飯。席間,他們拿出一張港幣100萬元的支票奉獻予校園擴建工程。我知道還有許多弟兄姊妹,出於神對他們的感動,對神學教育的負擔,對「浸神」的關愛,也因著教會牧者和長執的鼓勵,他們為本院的校園擴建工程作出了愛心的奉獻,有數百數千元的,也有數十萬、一二百萬元的。不管捐獻多少,弟兄姊妹對「浸神」無私的奉獻,其實代表了他們對神的愛,也代表他們對本院的神學教育事工,投下信心的一票。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未能在此一一細數,盼望將來再有機會詳述。

  我本身只是一位學者、一位牧師,既不懂如何籌款,也不懂擴建工程,並且還有許多事情,是我經驗和才幹所不逮的。但神卻感動祂忠心的信徒起來幫助學院,在這培育天國工人的園地上,成就一樁又一樁的美事。細數這些感人的美麗故事,讓我們看見,神藉著眾教會的肢體――以及他們對神作出的信心回應――賜福予「浸神」的校園擴建工程。這一切叫我們銘記心裏,使我們向神發出由衷的感恩和讚美

銘刻於「浸神」歷史的故事

  直至執筆之際,學院收到校園擴建奉獻的金額約為港幣2,700萬元。雖然這與籌款目標港幣7,000萬元尚有一段距離,但我深信神必一步一步帶領我們。

  記得在診所等候見心臟科醫生時,我寫下一節金句:「並且他們所做的,不但照我們所期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給了我們。」(林後八5,和合本修訂版)我盼望捐獻者首先向神禱告,立志將自己獻上,然後按神所量給各人的信心和能力,甘心樂意地以具體行動回應主的呼召,並在現今的香港,藉奉獻表明他們對神的心意。

  後來我也鼓勵捐獻者堅定地、有信心地將他們的名字銘刻在「浸神」的歷史上,成為印記:不論是把名字鏤刻在新教研大樓的建築物之上,或是留在《院訊》的「徵信錄」之中,好讓他們美好的見證和榜樣,成為圍繞「浸神」的一朵朵美麗的雲彩

  5月20日,學院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新教研大樓平頂禮」。這典禮由兩位義務同工負責統籌,她們在退休前分別是中學校長及副校長。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典禮。過程相當順暢,各人懷著感恩的心,向神獻上禱告,祈求神幫助「浸神」能有美好的神學思考,並有美好的神學踐行,成為教會的福氣,指引眾弟兄姊妹一同在信仰上實踐,一同擁有信、望、愛的美善。

  每當念及那些支持「浸神」、為學院奉獻的弟兄姊妹,我心裏都十分感動,很想將這些美麗的故事一一記下。深願你們樂意幫助並支持神學教育的心,也銘刻在「浸神」的故事之中。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