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院長的話
  4. /
  5. 同心合意的 synergoi

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同心合意的 synergoi

從殷切款待到協合作用

  2008年11月,董事會主席劉少康牧師邀請我作院長候選人,由那時開始,我思想如何做一個院長,如何按神的心意去引領學院。在預備面見董事會的一個禮拜裡,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神學智慧(theologia)、殷切款待(hospitality)、協合作用(synergy)、跨科際(crossover)、面向教會、迎對世界等一一在腦海中清晰地湧現。我整合這些意念,撰寫了一份與董事會分享的計劃書,其後一年裡,也在不同場合(如院長參議團會議、老師退修會、早會等)與眾分享。我看這一切是神的啟迪和指引,須按部就班地踐行。

  自2009年1月開始,神學院改革的步伐加快了。神加強了聖經科的老師團隊,令學院可以著力於神學智慧(theologia)的培育。過去這一年,我們整個群體也一起學習以基督的心為心,逐步學習殷切款待的信仰實踐。因著老師的同心、新老師的加入、同學的同心互勉、同工的磨合互助,殷切款待的精神逐漸匯聚起來。

  隨著新一年來臨,我想到2010年1月該開展學院一個新階段──一個實踐「協合作用」的階段。去年12月,我開始逐一訪問老師,了解每位老師的主、副教研領域,以及對教會和社會的一些關注。這種跨科際整合的實踐是要聯結同一,除去教學的分門別類,避免神學教育的支離破碎,正面地互相補足,以求更有力服侍教會和迎對社會。我的想法是:若老師有synergy,那就是學生的福氣,是神學院的福氣,是教會的福氣。

Synergy的重要性:刻骨銘心的體會

  2010年1月1日,我和老師們去踢賀歲波。神學院的對手是香港隊元老隊。那天我極其愉快,心想踢完賀歲波後,可歡歡喜喜地與同工揭開神學院synergy的新頁。

  我在球場上踢了二十分鐘,狀態是可以的,跑起來還挺覺輕鬆,不過我想留點力氣在最後一節拼搏,也想讓別人有機會落場踢球,於是停下來休息。在場邊休息時,我與其他人談笑風生,沒料到那纏繞我五年的老問題此刻突然出現──我又一次感到暈眩。今次不像過去只感到片刻的暈眩,更失去知覺十多秒。這是我首次昏倒。在醫院裡,醫生解釋毛病出於我的心跳有點不規律。原來心跳的規律也與synergy相關。每當心房與心室的運作不協調,血液便難以運到腦部,可以叫人短暫休克。

  我看這次經歷為神奇妙的保護,也是神給我的提點。一方面,神讓我找出身體的毛病,叫我愛惜身體,對症下藥。另一方面,那時新學期快要開始,我原打算在學院大力推動synergy,神卻叫我先在自己的身體上,刻骨銘心地體會synergy的重要性!

Synergoi:同心合意、與神同工的工人

  除了親身體驗,我也在醫院思想synergy的道理,心靈得到聖經的啟迪。我細讀哥林多前書三章1至9節。從前文後理可見,哥林多人看自己是完全的(二6),保羅卻說他們是嬰孩(三1)。他們認為自己有智慧,保羅卻勸他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反要變作愚拙的,才能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三18)。有些人以為自己是完全的屬靈人,保羅卻指出他們其實是屬肉體的,因為他們中間仍有嫉妒、紛爭(三3)。有說「我是屬保羅的」,亦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三4),大家都渴望拉著名師的裙腳來標榜自己。他們沒有合一,只是各自走上自己所劃定的路徑,而不是走在神的大道上。

  保羅從兩方面處理問題。第一,保羅指出他和亞波羅都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的,引導哥林多人信主(三5)。從另一角度來看,執事亦指僕人,可解作一個站在餐桌旁的侍應。換言之,保羅和亞波羅都是侍應,他們不能決定桌上的食物,只負責將神所選擇和烹煮的食物送到餐桌。

  第二,保羅用田地的隱喻去說明生命的「栽種」和「澆灌」(三6-8)。保羅說:「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三7)他指出栽種和澆灌都是「一樣的工作」(one in the work),他的栽種和亞波羅的澆灌彼此配合,帶來了生命的成長。因為他們都是與神同工的工人(synergoi),都是基督的工人(fellow laborers),都屬乎神,「在神以下」(under God)同心合意地作工(三9上)。

  這是神人同工(synergy)的原則。Synergos是synergy的字根,意表神透過祂僕人辛勤的工作去作工。保羅的意思是:教會屬乎神,是神的田地。田地的耕種有賴陽光、雨水、養料,這全源於神的供應。教會一旦離開神,只會成為貧瘠的荒地。不過,教會亦需要園丁的撒種和澆灌。園丁須按著主人的吩咐耕作,否則不能有所收成。當基督的工人都「在神以下」,他們的責任是單單向著神,不讓人家的看法和觀感影響神給他們的信息。他們要付上代價,榮辱與共,將所作的工交在神手裡(比較四1-5)。

不瓜分田地 不與世界分割

  田地的隱喻道出了保羅的感情和期望。他的隱喻投射出一幅否定個人主義的圖畫。他所描繪的哥林多教會也是今天教會的寫照。今天的教會有時過分抬舉某些教牧領袖的地位,叫教會落入「人的政治」的危機中。「人的政治」的一個現象是性格衝突,性格衝突又衍生閒言閒語、互相貶抑的惡習。這導致教牧領袖不能分工合作、同心協力去耕種田地,卻是各據一方,各自為政。大家都希望別人不要踩過界,亦不願分享成果。結果,神的田地被瓜分為一幅幅方格。

  保羅呼喚教會必須清楚其召命與使命最終權能的所在,知道神的工作與人的工作是相互平衡的。一方面,神主宰群體的成與敗,神的作為超越人的能力。另一方面,神期望教會回應祂的召喚,盡上本分,在世界活出召命。教會須相信神的信實,知道祂會帶來終極的成功;同時教會要切實作工,盡心栽種和澆灌。

  因此,我們須「在神以下」聽從神的吩咐,而不是沉醉於一個強調「自己的成功」的神話故事。教會不是只求貼近文化的潮流,不是體貼自己的意念和方式,而是以神的意念和方式去推動福音事工。這樣,我們就不會以成功為最終依歸,不會把教會事工等同於教會增長的技巧,不會側重人的工作多於神的召命和工作,甚至暗中認為不需要神的參與。

  不過,教會也不可朝相反方向走進一個死胡同,變得瑟縮一角,軟弱無力。這是一種錯誤的敬虔。這樣是過度側重神在事工中的作為,遺忘了教會對世界的責任,只假設神會撒種和澆灌,人卻不用負上責任。

  我們必須提防這種叫教會與世界分割的心態。教會不能退縮在一種屬靈的逃避主義中,只等待被提的日子。她不能將頭埋在沙堆裡,或據山建寨,以為教會無懈可擊。教會必須在社會中作鹽作光;教會的牧者該有一種平衡和更為整合的視野。

教授團的協合作用能產生推動力

  那麼,神學院亦必須反思其神學教育的定位,確認甚麼應該教導和如何去教導。神學院的老師必須在神的指引下,盡心竭力去耕種和澆灌。

  老師除了投身神學教研、培育神學智慧,也應熟悉社會的文化,多點掌握複雜的社會問題,了解人們的心靈和靈性需要,熟悉所耕作的土地。若神學教育未能幫助學生去理解和面對社會文化,那就是叫傳道人無能為力地面對社會,最終會使教會難以健康成長。神學院宜多關注一些重要的領域,例如貧窮問題、生態危機、醫療倫理、家庭問題、青少年的需要、長者的需要、新紀元倫理的危機、後現代思潮等。

  神學院若要達成這樣的任務,要「在神以下」遵從神的召命,教授團的協合作用是至為重要的。教授團是神學院的引擎,跨科系的教學所成就的協合作用,能產生推動能力,決定神學院能否有心有力地服侍教會,決定神學院能否迎對世界。

求主賜我們新造的心

  在住院的日子,我求主賜我新造的心,叫我的心房和心室能產生協合作用,將血液傳送到腦部、器官和肢體。在這次經歷中,我的心再次被神加油,得著祂的訓誨──我的心要更單純、更倚靠神、不存雜念。此外,我也求神繼續指引老師和同工,給他們一顆新造的心,叫他們彼此協合配搭,成為同心合意的synergoi──就是同心合意、與神同工的工人,一起開展學院新的一頁。感謝神的恩典,在過往的日子,我看見神已經為學院預備了一班同心合意的synergoi。他們是滿有能力的,是神的同工。我的心為此而滿足,也感到輕省和喜樂。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