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
曹偉彤院長
神為我們一家人加油
在過去大半年,我的心常充滿了喜樂。最近,幾位學生不約而同地對我說:「院長,自開學至今,您看來很開心、很輕鬆。」我說:「是的!老師好、學生好,因此,我快樂!」因為在這段日子,我看到神在 神學院中工作,祂愛我們、款待我們,為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加油,所以我的心情是輕鬆的。
神款待我們,為老師加油
6月1至13日,我在美國羅省和三藩市探訪校友和當地教會,深深體會神如何透過牧長來殷切款待我、為我加油。回來後,我隨即投入一個為期兩天的教授退修會。我與老師進行了兩次研討,主要是分享我對神學院的策略和計劃,大家一起思想和討論當中的細項,以期達到共識。在商談過程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大家都很真誠、坦白地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彼此間建立起互信,一同學習殷切款待。會後,我們一同吃飯,在飯桌上延續當天的討論。有趣的是,殷切款待原來不只是意念的相通,且是一同分享食物。飯桌前的相聚表達一種親密關係──不同的個體能夠走在一起吃飯是很特別的。一同吃飯意味朋友相交,也意味一個家的建立。
在這兩天聚會中,我們有深入的討論,不但取得共識,還享受到主內弟兄姊妹真誠的情誼,一同實踐殷切款待。教授退修會讓我對神的信心更堅定,因為我看到神為我們建立隊工,叫我們成為一支強壯的生力軍。我是雀躍的,因為神為我們的老師加油!
神款待我們,為學生加油
8月19至21日,我們在長洲舉行了開學前的學生屬靈操練營。營會的主題是「從進入……到歸回……」,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新學年開始前,先在神面前得安息、得更新。
這三天兩夜的營會主要有三堂講道,分別由鄺振華老師、岑紹麟老師和林國彬牧師分享信息;另外還有由張修齊博士和師母帶領的工作坊。張博士夫婦教導我們寫聽道筆記,把所聽見的心思寫下來。學生很聽話,被張博士夫婦的生命所感染、所激勵,都按著指引,安靜地寫心靈筆記。
老師都用心預備信息,積極參與營會;學生也很專注,謙恭地領受信息。在最後一天的分享會中,各人都爭取時間,興奮地分享從神而來的領受和經歷。另一方面,營會裡有不少禁語的時間,讓我們在神面前學習安靜。吃飯時,我們也嚴格禁語,在靜默中一同體會吃飯時人在身旁、神在身旁的平安和喜樂。真的,我們是一家人,只要能在一起,就吃得甜蜜。
老師和同學都是快樂的,營會裡到處是喜樂與平安。我與學生傾談,問他們為甚麼這樣快樂,得到的答案是:他們的心被神觸動,他們經歷到神的同在。我為同學而雀躍,因為神為他們加油!
神款待我們,為我們的屬靈生命加油
8月26日,我在開學禮分享了一篇關於殷切款待的信息,講題是「殷切款待的合一」。我指出殷切款待是聖經的教導,亦是神對「浸神」的旨意。殷切款待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屬靈生命的實踐。我引用希伯來書十三章2節,勉勵師生和同工:「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我勉勵他們彼此款待,學習成為一個合一的、仁愛的群體,這是我們學院前行的方向。
在開學以後,我定期在早會報告學院的「家事」:談到學院的計劃,分享師長的學習計劃,介紹他們新出版的著作,也談到學生的學習實況,並一起分擔學院所面對的挑戰(例如:渠務署計劃在學院旁興建大型污水泵房,學院須與政府交涉),又勉勵同學一同承擔「家務」時要有管家美德(如節儉、環保、謹慎理財等)。雖然我口裡沒有說出「家」這個意念,但我發覺我們的相處愈來愈像一家人,學習彼此守護,互相扶持,叫學院漸漸建立起殷切款待的氛圍。其中叫我感動的是,一位新上任的老師沒有等待我們去款待他,卻反客為主邀約每一位老師與他吃飯,主動招待我們,叫我們感到自愧不如。這種殷切款待的氛圍正感染著我們,叫我們體會到這個家的屬靈生命正一天天健壯。
由這學年開始,我們也特意加強操練學生的屬靈生命。除了由兩位院牧負責牧養一年級和畢業班同學外,每一位老師都承擔屬靈阿爸(abba)、阿媽(amma)的責任,分別負責牧養個別學生,每月與學生單獨見面一小時,給與屬靈導引。有些老師在接見同學後,還會給他們功課,進一步加以提攜。
此外,在新學年,我們也要求畢業班學生嘗試在早會講道。在出席早會方面,我們亦實行嚴格的考勤制度,學生必須出席早會。當我們向學生提出這些願望和家規,學生的回應竟然是:「好!」學生受教的心,叫我喜出望外,叫我看見神如何為我們的屬靈生命加油!
神款待我們,建立「浸神家」,為「浸神家」加油
不但我的心快樂,老師和學生的心也是快樂的,因為神特別憐恤我們、款待我們,我們也學習在愛中實踐殷切款待。殷切款待叫人有一種歸家的感覺。殷切款待的主向我們說:「我的家是您的家。」這位主人也要求我們向客人說:「我們的家是您的家。」可見家與殷切款待是分不開的。
家是我們歡迎他人的一個最個人的場所。家是安穩、安息和供應的地方,它能提供醫治,又培育親切的關係和堅定的心靈。
家庭的開放,能超越文化、背景、階級的隔閡;能讓孤單、生病和筋疲力盡的人得以喘息和復元,生命重新得力。當人感覺到被需要和受愛護,他們便感到這是安身之所。這是一種生命的轉化,是生命的復活。
在當今社會,我們愈來愈少看到健康的家庭。那些顯露基督的愛的家,可以成為客人的祝福。客人與殷切款待的家庭一起生活,可以體會基督的愛,分享生命的喜樂。當他們一起進食、洗碗、交談、禱告,他們便嘗到散溢在家裡的一份愛。
家中的殷切款待很多時包括食物的共享。今天人們往往急急忙忙進食,未能體會一同吃飯的重要性。一同吃飯對於任何殷切款待的群體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同吃飯表達一種相互性、尊重、接納和平等。聖經中殷切款待的故事也不例外。耶穌實踐真正的殷切款待:住在稅吏的家中、與罪人吃飯。透過一同吃飯,祂挑戰那些「物以類聚」的社群關係。當陌生人與主人一同進食,當中的親密關係就孕育一種跨越社會邊界的平等關係。
其實,殷切款待的關係是平等的,並非單向,而是雙向的。殷切款待是以雙向的方式維繫,因為賓客也會帶來禮物,家主也有其自身的需要。實踐殷切款待的主人,也能從客人身上經歷喜樂和驚訝;客人可以反過來服事他們。例如貧寒的客人仍可使用有限的資源,去回報主人的殷切款待。同時,主人也會在款待客人時,深刻體會自身的需要、貧乏、軟弱和對他人的依賴。殷切款待的人知道自己也是一個有需要的人,只是各人有不同方式的需要。殷切款待的起始點是一個悔悟的經驗:「我並不是在這裡幫助別人;我們乃是彼此幫助。」
神學院是神的家,是屬靈的家;是培養生命的美好地方。神是主人,我們是蒙受恩典的客人。然而,在神學院中,我們也有機會學習代表主人去歡迎其他人,為陌生人和旅客預備房間,為他們加油。當我們這樣學習和事奉,我們的殷切款待就能反映神恩慈的歡迎和接納。那麼,殷切款待是跟隨基督的人所必然遵行的,我們生活的每一層面都應滲透著這樣的實踐。我們都成為屬靈的人,生活得與耶穌基督的福音相稱,愛陌生人,甚至是敵人。
自今年一月開始,我們漸漸在神的愛中成長,成為一家人。
神學院成為我們屬靈的家。這家是安穩的:是安息的地方、得供應的地方,是我們的生命得培養和醫治的地土。它培育親切的關係和堅定的心靈。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一起進食、洗碗、交談、禱告,經歷基督家庭的愛。因此,我們不孤單、不疲乏,不再患病,卻能復生,生命再有能力,感到這是安身之所。我們按著主人的吩咐,向我們的客人說:「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也是您的家。」
在九月份的浸聯會理事會中,我懷著主給我的信心說:「神學院已恢復、已康復,是健康的、強壯的,因為神在其中為我們加油!」神學院今日是健壯的,因為靈風吹煦,叫枯骨重生(結三十七)。神應許過:信靠祂的人必要從腹中流出活水江河,結滿生命的新果子(結四十七12;約七38-39)。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