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父母的天職:保羅的典範
梁俊豪 新約副教授 Bernard Leu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教會大家庭 初期教會信徒視彼此為家人,稱呼對方為兄弟姊妹。這個家庭意象隱含另一層的關係,就是父母與兒女的特殊關係,這套用於少數地位特殊的教會創立者與他們引領信主並牧養的教會成員之間的特殊關係。這種關係十分重要,其恩情有如肉身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和養育之恩;父母是孩子的「恩人」,孩子要順服父親的權柄和吩咐,並要尊敬父母。...
閱讀更多
從詩篇第六十五篇看救恩的規模
張楷弦 新約助理教授 Dr. Chang Kai-hsu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神的救恩不只是指「罪得赦免」,更包括生命狀態的改變、群體的塑造,以及神國度的實現。正如保羅也是如此論述救恩,他在羅馬書五章1節寫道「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透過這句話,保羅從前面幾章「因信稱義」的觀念,推進到六至八章對「與神相合」這種生命狀態的描述;在這之後,他又更進一步從群體塑造的角度,論及不同族群在基督裏的相處,以及神的國度如何在歷史中和當代顯明出來(羅九~十五)。...
閱讀更多
從聖經學術交流會說起
「浸神」首屆「聖經學術交流會」談論甚麼?有何特色?這場學術交流會與「浸神」推動的實踐神學有何關係?「浸神」的教研方向如何推動那以聖經為本的信仰實踐? What was discussed in the first...
閱讀更多
為何需要「基督教生死教育」?
信徒神學教育部同工,彭君成先生在前排中央位置。 會後,我們邀請了本院信徒神學教育部主任彭君成先生,談談為何要推動基督教生死教育,並請他介紹「基督教生死教育證書」課程的特色及內容:...
閱讀更多
「悟死.吾生」經驗談
本院信徒神學教育部主辦、牛頭角浸信會協辦的「悟死‧吾生:基督教生死教育座談會」於5月28日舉行。當日座無虛席,約有320人參加。是次聚會先是講座環節,由三位嘉賓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談論生死的課題或分享他們推動生死教育的經驗;然後是座談環節,三位嘉賓與台下參加者互動交流,氣氛熱烈。...
閱讀更多
承接使命:踏出信心的一步
李展能 道學碩士一年級 Brian Lei (M.Div. 1) 上主施恩眷佑 我生於澳門,是第一代信徒。我小學時,神藉著隔壁一對來自香港的宣教士夫婦,帶領我信主。雖然我小時候便決志,自小在教會成長,或許在別人眼中是「乖乖牌」的孩子,每個禮拜都出席團契、主日學、崇拜,但我對信仰卻沒有太多反思,信仰與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