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真諦:崇拜聚會最重要?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Nathan 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Church History)   近日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使許多群眾聚會都被迫取消。雖然許多地方堂會都因此暫停團契、主日學、專題講座等等各類聚會,但仍有堅持「惟獨主日崇拜不能停止」;即或有因疫情嚴峻而停止實體崇拜,也盡量改以網上形式進行。究其原因,是認為崇拜聚會是信徒群體敬拜神的神聖時刻,是教會最核心的活動。此外,香港華人教會越來越重視崇拜,對崇拜的教導與討論也越來越多。早年敬拜讚美的熱潮裏,領詩訓練幾乎成為教會年輕一代必備的事奉裝備。隨著教牧領袖批判現代詩歌內容貧乏,傳統聖詩和崇拜禮序又見重獲重視的跡象。在關注崇拜聚會的時代潮流中,有不少學者嘗試從音樂、禮儀、神學、牧養等不同角度進行反思,期望為公眾崇拜建構更切實的基礎,訂立更準確的方向。究竟古往今來,崇拜真正的意義為何?筆者要在此指出,現代教會對公眾崇拜的理解,在相當程度上偏離舊約、新約和教會的歷史傳統。...
閱讀更多

批判地同在、同行

曹偉彤 院長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Joshua Cho President Andres Ta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Theology and Culture) 曹: 教會既是一個朝聖的群體,當下教會又該怎樣面對香港的狀況?繼續傳福音、參與當中的活動?從信仰的思考來說,你有甚麼想法?...
閱讀更多

浸信會的信仰根源及特色

曹偉彤 院長杜錦滿 基督教思想(浸信會歷史)助理教授 Joshua Cho President Alex T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Baptist History) 曹: 可否替我們溫習一下浸信會的歷史由來? 杜: 我們或許聽過浸信會在1609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當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風氣迅速吹至英國,英王亨利八世同樣希望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於是實施了一連串改革。但當時有一群人認為英國的改教未夠完全和純正,提出要「淨化」(purify)教會,於是出現了一群「清教徒」(Puritans)。可是,他們發現無法推動政府建立他們想要的純正教會,於是離開英國教會,一群「分離主義者」(Separatists)由此而生。當中有兩個人──赫爾維(Thomas...
閱讀更多

淺談「浸神」的「神學沙龍」

曹偉彤 院長 Joshua Cho President   去年9月3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在早會舉辦了本院首場的「神學沙龍」;我與鄧紹光教授打頭炮,一起談論潘霍華的倫理思想。之後,「浸神」陸陸續續在校內、校外,後來還在網上,舉行一連串形形色色的「神學沙龍」。有本院獨力主辦的,也有與校友會、教會或其他機構合辦或協辦的。主題內容廣泛,涵蓋聖經、教會歷史、神學、牧養、宣講等不同範圍(參附表)。...
閱讀更多

尋根問底:哪一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浸信教會?

杜錦滿 基督教思想(浸信會歷史)助理教授 Alex T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Baptist History)   我在2019年加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教授團隊,講授香港浸信會歷史。為了準備教學材料,我兩年前開始找尋相關的史料;搜索過程中,發現資料有許多矛盾之處。就以「香港第一所浸信教會何時出現?」為例,不同的資料卻記載了不同的日期。另外,哪一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浸信教會?至今仍然存有爭議。三十年前,筆者在加拿大維真學院初次接觸「基督教歷史」這門學科,仍記得當時教授強調:對待歷史要態度嚴謹,因為我們如何準確地認識歷史,將會影響我們怎樣回應歷史;今天我們的回應,也在模造後人讀到的歷史。因此,我希望以嚴謹的態度,釐清自己所屬宗派在香港起源的歷史,又盼望藉此幫助香港浸信會的教牧和信徒,準確地認識浸信會在香港的起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