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少年成為主的門徒
何詩雅 道學碩士一年級 Hosanna Ho (M.Div. 1) 從 信仰迷惘 到立志跟隨主 我是第二代的基督徒,自小在教會長大,但在中學時期也經歷過一般「信二代」對信仰迷惘的階段:不知道自己上教會的目的,更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耶穌。感恩,當時身邊有很好的屬靈同伴和導師,陪伴我度過那個階段。...
閱讀更多
疫症發生了,我們關注些甚麼?
鄺振華 實用神學(世界宗教)副教授 Eric Kw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ractical Theology (World Religions) 自保與愛鄰舍 疫症發生,人本能反應是保護自己免受感染,這是無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視為一種公民責任,因為少一個人染病,就為香港醫療系統減輕一分壓力,有助控制疫情。但疫症蔓延之際,人只顧自保,就有可能演變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聖經不是要我們過一種自保式生活,而是要關愛四周的鄰舍。...
閱讀更多
我們活在一個怎樣的世代?疫症陰霾下的沉思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Andres Ta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Theology and Culture)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代?持續超過半年的政治運動,還沒有完全停息,就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香港社會活在一個怎樣的世代之中?無論天災或人禍,都不是我們想看見的景況。有甚麼人喜歡落在惶恐失措之中?有甚麼人願意在慌亂驚懼之中生活?但是,今日我們陷入的局面,人類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嗎?抑或,我們不得不承認,天災也好,人禍也好,都不過因為人自己沒有善待人類社會、自然世界,才招致今日的結果,最終自己承受。這是聖經裏面講到的「任其敗壞」的審判。上帝不須刻意主動責罰我們,只要稍為掩面不顧,限制祂的護佑,不阻止我們行惡,就可以叫我們自食惡果,落在終日惶恐慌亂之中。...
閱讀更多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Nathan Ng Professor of Christian Thought (Church History) 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之後,近期又有「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
閱讀更多
從聖經看苦難與牧養關懷
盧允晞 新約助理教授 Jonathan L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去年,由於政見不同而造成社會動盪,香港的基督徒和社會其他人士都經歷種種艱難,生活大受影響。如今,新冠肺炎爆發,似乎要進一步延長這種不明朗又充滿憂懼的日子。或許,現在是適當的時候思考一下,聖經如何談論苦難;這樣,當我們真的要服侍受苦的人,所說的話就不僅能鼓舞人心,還能包含神學內涵――如此,我們所服侍的人,就不但得到安慰,還可以更認識神是誰,知道祂是怎樣的,因而信靠祂。...
閱讀更多
心靈雞湯:從耶利米書第二十九章看如何面對新冠肺炎
黃福光 舊約教授 Wong Fook-kong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兩種自然反應 面對危險,人類總是傾向或戰或逃。這現象也切合我們現時的情況。恐慌性搶購、抗議鄰近地點成為隔離營,都是「戰鬥」反應的例子。醫護人員自願承擔危險的工作,照顧受感染的病人,是這種「戰鬥」模式中較為正向的一面。逃避隔離令,或乾脆逃往外地,則屬於「逃跑」模式。這些反應本身並沒有錯。不過,舉例說,假如有關舉措危及他人,或損害整體的福祉,就是錯誤的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