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之後,近期又有「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COVID-19)在世界各地肆虐。疫情不受控制,病毒到處散播。許多受影響地區的民眾都心感不安,包括香港市民。在搶購口罩、消毒液、漂白水、白米、紙巾的人群中,不乏信主多年的基督徒。面對此情此景,牧者領袖除了調整堂會聚會的安排之外,還得積極思考如何在災病威脅、隔離防疫的環境下,給廣大信眾提供適切的牧養關懷。事實上,回顧二千年的教會歷史,教會群體曾多次遭受瘟疫侵襲;前人的經驗、見證和教誨,實可成為今日寶貴的提醒。...
閱讀更多
從聖經看苦難與牧養關懷
盧允晞 新約助理教授 去年,由於政見不同而造成社會動盪,香港的基督徒和社會其他人士都經歷種種艱難,生活大受影響。如今,新冠肺炎爆發,似乎要進一步延長這種不明朗又充滿憂懼的日子。或許,現在是適當的時候思考一下,聖經如何談論苦難;這樣,當我們真的要服侍受苦的人,所說的話就不僅能鼓舞人心,還能包含神學內涵――如此,我們所服侍的人,就不但得到安慰,還可以更認識神是誰,知道祂是怎樣的,因而信靠祂。...
閱讀更多
心靈雞湯:從耶利米書第二十九章看如何面對新冠肺炎
黃福光 舊約教授 兩種自然反應 面對危險,人類總是傾向或戰或逃。這現象也切合我們現時的情況。恐慌性搶購、抗議鄰近地點成為隔離營,都是「戰鬥」反應的例子。醫護人員自願承擔危險的工作,照顧受感染的病人,是這種「戰鬥」模式中較為正向的一面。逃避隔離令,或乾脆逃往外地,則屬於「逃跑」模式。這些反應本身並沒有錯。不過,舉例說,假如有關舉措危及他人,或損害整體的福祉,就是錯誤的了。...
閱讀更多
敬拜真諦:崇拜聚會最重要?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近日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使許多群眾聚會都被迫取消。雖然許多地方堂會都因此暫停團契、主日學、專題講座等等各類聚會,但仍有堅持「惟獨主日崇拜不能停止」;即或有因疫情嚴峻而停止實體崇拜,也盡量改以網上形式進行。究其原因,是認為崇拜聚會是信徒群體敬拜神的神聖時刻,是教會最核心的活動。此外,香港華人教會越來越重視崇拜,對崇拜的教導與討論也越來越多。早年敬拜讚美的熱潮裏,領詩訓練幾乎成為教會年輕一代必備的事奉裝備。隨著教牧領袖批判現代詩歌內容貧乏,傳統聖詩和崇拜禮序又見重獲重視的跡象。在關注崇拜聚會的時代潮流中,有不少學者嘗試從音樂、禮儀、神學、牧養等不同角度進行反思,期望為公眾崇拜建構更切實的基礎,訂立更準確的方向。究竟古往今來,崇拜真正的意義為何?筆者要在此指出,現代教會對公眾崇拜的理解,在相當程度上偏離舊約、新約和教會的歷史傳統。...
閱讀更多
藍絲、黃絲之間的第三個選擇
曹偉彤 院長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曹: 香港社會近一年,我們常常形容為撕裂、波動的。「藍絲」和「黃絲」也不斷對峙。其實,浸信教會應該如何面對?是否要支持某一方呢?...
閱讀更多
浸信會的信仰根源及特色
曹偉彤 院長 杜錦滿 基督教思想(浸信會歷史)助理教授 曹: 可否替我們溫習一下浸信會的歷史由來? 杜: 我們或許聽過浸信會在1609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當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風氣迅速吹至英國,英王亨利八世同樣希望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於是實施了一連串改革。但當時有一群人認為英國的改教未夠完全和純正,提出要「淨化」(purify)教會,於是出現了一群「清教徒」(Puritans)。可是,他們發現無法推動政府建立他們想要的純正教會,於是離開英國教會,一群「分離主義者」(Separatists)由此而生。當中有兩個人──赫爾維(Thomas...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