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與教會 環環相扣

受訪者:黃兆輝教授 Interviewee: Prof. Ir. Steve Wong   黃兆輝教授自幼便上教會,先後在鑽石山浸信會及大角嘴浸信會聚會及事奉,至今五十年了。黃教授除了在教會事奉之外,還積極參與辦學團體的義務工作,在本地及海外興辦學校,以教育造就學生,傳揚福音。黃教授從事建築顧問及環保行業,他成立的公司現已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黃教授和太太育有三名子女,均已信主。...
閱讀更多

「浸神」與「院長參議團」

曹偉彤 院長 Joshua Cho President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的「院長參議團」(「參議團」)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來,參議團的發展放緩,成員彼此見面交流的機會亦逐漸減少。直至2009年,我重新招聚參議團各成員,每年舉行定期聚會,情況才開始改善。經過十年時間,喜見成員彼此的關係日趨緊密,並且日益能夠發揮參議的角色。由於大家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每年聚會的討論氣氛都相當熾熱興奮,成員熱情投入,將所知心得傾囊相授,毫不吝惜。...
閱讀更多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李江勇 道學碩士 Li Jiangyong (M.Div.) 李江勇與曹偉彤院長 不忘初心   記得剛來到「浸神」,老師不久就安排內地同學介紹自己。當時,我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來意:我來「浸神」的目的,是要成為一個好傳道人;在講台上供應扎實的信息,好好牧養信徒。這兩年半,我的目標非常清楚;本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我不斷努力學習,在靈、德、智、體、群等五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閱讀更多

我怎樣學「做神學」?

王嘉豪 基督教研究碩士 Eric Wong (M.C.S.) 王嘉豪與其他同學   回顧三年多的學習生活,神學裝備不單使我在知識層面上有所得著,還讓我更有力服侍教會。神學院的教導讓我意識到「認真思考上帝、認真傳講上帝、認真見證上帝」,是我們作為受造物應有的責任,是我們受造的真正目的。對基督教群體而言,神學是重要的,因為這關乎我們如何認識上帝,如何認識身旁的他者。...
閱讀更多

信仰.尋求.理解

鄧學駿 道學碩士 Michael Tang (M.Div) 尋找信仰答案   還記得申請入讀「浸神」面試時,院長問我為何要入讀神學院,對神學院的學習有甚麼期望。當然,入讀的首要原因是上帝在我身上的呼召。至於對學習的期望,我記得那時心裏有好幾個問題,期望讀神學能給我答案。依稀記得其中兩條問題:「甚麼是教會?教會應當是如何的?」和「甚麼是團契?團契應當是如何的?」這些問題都是由我的事奉和信仰經歷所引發。當時年少又未受過神學訓練,我以為神學院必然是尋求解答這些問題的地方,自己必定能夠在這裏找得答案。...
閱讀更多

神學之路

方憬仁 道學碩士 Fong King-yan (M.Div) 方憬仁與太太泳梅及兒子活言   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我與妻子泳梅於2016年8月一同開始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修讀神學課程。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現在我踏上了傳道的路。回眸過去匆匆的三年,施恩典的上帝在其中留下了甚麼痕跡呢?若要形容這三年,我會說:神學之路是陌生的、凶險的;同時,神學之路又是使人蒙愛的、豐盛的。若非上帝的保守看顧,我敢說,自己是不能踏上這條神學之路。...
閱讀更多

意想不到的寶貴收穫

何燕玲 道學碩士 Eva Ho (M. Div.)   我們決定離開服侍工場的時候,深感自己須要接受整全的神學裝備,於是申請往國外修讀神學;然而,出乎意料,天父將我和丈夫及兒女帶回香港。回港後,因考慮兒女的需要,我本打算報讀網上神學課程,但由於梅智理牧師博士(Rev....
閱讀更多

畢業生走過的神學之路

  弟兄姊妹蒙神呼召,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踏上「神學之路」。在這條路上,除了學習神學知識,鍛鍊牧養技巧,培育屬靈品格,同學還在門徒群體的團契關係中學習「隱蔽課程」,經歷神的愛和醫治,又反省自己與神、與他者、與群體的關係,並且不斷以信仰尋求理解,踐信於行。祝願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好的傳道牧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