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人驚喜的《山道期刊》

黃福光 舊約教授   這些年來我擔任《山道期刊》的編委,實感榮幸。身為期刊的編輯,我自然希望閱讀《山道》的人越來越多。但沒想到竟有位澳洲的聖經學者向我索取我兩三年前在《山道》發表的文章之英文版本,我十分驚喜。想必是他的一位學生(可能是從香港前往當地進修的華人學生)引述了我的文章,引起他的興趣。知悉遠至澳洲的同好也閱讀《山道》,實在叫人欣喜。這肯定了我們的努力!同時,這也讓我們醒覺,提醒我們必須繼續保持《山道》的水準。神學院的學生會讀《山道》,在功課中引述它;同樣,他們的老師和外國的同好也可能樂於讀它呢。...
閱讀更多

《山道期刊》,繞道而行的服侍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山道期刊》是一本學術期刊,這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學術期刊不一定就是「離地」不食人間煙火的,這卻是須要辨明的。就如沒有純粹數學像微積分的發明,恐怕科學、經濟學、工業工程學就不會有今日的發展。《山道》並非一本純粹為學術而學術的期刊,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服侍教會群體,好能夠更廣更深認識並踐現信仰。...
閱讀更多

神學研究與《山道期刊》

曹偉彤 院長 發揚「教會神學」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是一所學術研究與生命實踐並重的神學院。打從2009年開始,我們鎖定目標方向,專注於成為一所發揚「教會神學」的神學院。因此,我們所倡議的神學方向、出版的書籍(例如「教會倫理系列」)、發表文章的質量、主領講座的內容特點……凡此種種,都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閱讀更多

這是一條恩典之路!

林嘉鴻 道學碩士 林嘉鴻與太太 In His Time   轉眼之間,我終於完成三年多的道學碩士課程,在「浸神」畢業了!回想過去幾年的日子,滿有歡笑、汗水、友愛、反省及知識的增長,真是空空的來,滿滿的離開。心中常常感恩,試問人生能有幸用三年多的時間,專心一致地全時間接受神學訓練,在信仰生命上得著造就,是多麼的幸福,多麼的滿有恩典!感謝神,祂讓我有這個機會,放下工作,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新的領域,投入新的群體,在這裡經歷生命的更新、轉化,讓我可以進深思考:基督教信仰是怎麼一回事?對我來說,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更多

學習愛

朱杰琿 道學碩士 朱杰琿與丈夫   三年時光轉眼飛逝,蒙受上帝恩典,總算順利度過。在神學院裝備的日子,是一個發現上帝、認識自己和重整生命之旅。在這裡,學習知識往往成為次要,如何實踐愛成為了這幾年重要的功課。...
閱讀更多

恩典的痕跡

楊家駿 道學碩士 楊家駿與劉振鵬老師   三年的神學生生涯轉眼即逝,當中有艱苦的時間,亦有無數歡樂難忘的片段。緊湊的課堂學習、各式各樣的學院活動、實習、學業、家庭,互相拉鋸,當中承受的壓力固然是三年神學生生涯的寫照,再加上各人生命經歷的不同挑戰,例如結婚、生育、病患、失去至親等,我們竟能夠跨過眾多難關,回頭看來,一切都是神恩典的痕跡。...
閱讀更多

夢想成真

韓玉芳 道學碩士 韓玉芳(左二)與同學合照   進入「浸神」之前,對於在內地牧會多年的我,離開教會脫產讀書是一個不敢奢望的夢想。然而,也許是神查看了我的苦情,知道我的缺乏,顧念我的渴望;有一天,我竟意外得到了參加出國考試的名額。於是我迫切向神禱告,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儘管過程中仍有坎坷,但出於神的保守,我的夢想終於實現。...
閱讀更多

「浸神」救了我的牧養生涯!

林天祐 基督教研究碩士   本文題目看似誇張,好像老王賣瓜,但卻是千真萬確。 經科萬歲!神科無聊!   2008年,我在美國一所聖經學院完成聖經研究學士課程,此後一直牧會。在學期間,我修讀了神學學士的一般課程科目(即「四條支柱」:聖經科、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實踐神學),當中特別多的是聖經科。當時我的感覺是「經科萬歲!神科無聊!」,即使讀了三個學期的系統神學,對神學的印象就只是一大堆無聊的討論。所以我畢業時,對神學的感覺是負面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