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的時刻:早會與個別牧養關顧

林國彬 院牧   近年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銳意學習成為一個門徒群體。我們首要學習一起敬拜神,而早會是我們這個群體的集體敬拜。   學院向來要求所有全時間同學必須出席早會,但八年前我開始在學院事奉時,卻看見有些同學因各種原因,不一定出席早會。從2009年新學年起,學院開始切實執行出席早會的規定。漸漸早會的景象出現了變化,師生和同工都很期待早會的時段,而且十分投入。我們一起在學院的大禮堂唱詩讚美神,一起祈禱,用神的話語彼此牧養(老師輪流宣講,畢業班同學也有「畢業講道」)。現在早會的氣氛和參與,跟八年前很不一樣。特別是每年12月在早會舉行的聖誕崇拜,除了有全體師生和同工一起參與,還加入了眾多相約回來聚首的校友,那看來有點震撼的場面總是叫人難忘。...
閱讀更多

變化的源頭根本:門徒群體的確信與踐行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問題只在怎樣的變化。「浸神」這五年來,也經歷著各種變化,逐漸讓人感到那種在耶穌基督裡總是不一樣的氣象。「浸神」這些日子以來的變化,並不止於一些外在可見的表現,也深入至這個群體的內在生命。表裡一致,是我這個局內人的體會,然而這是如何可能的?...
閱讀更多

老師看學院近年的轉變

  2009年1月號《院訊》曾刊出新院長的分享文章〈未來的僕人領袖〉,那時曹院長剛上任,文章的末段記下了他的憧憬:「我相信朝陽在前:『浸神』得以邁向將來,是因為先賢的努力耕耘,是因為老師、同學、同工整個屬靈群體的同心,是因為眾教會和弟兄姊妹的同行,是因為神給予我們孕育新一代僕人領袖的召命和榮幸。願榮耀歸予獨一的真神。阿們。」...
閱讀更多

跟韋爾斯、侯活士學祈禱

禤智偉 實用神學(社會倫理)助理教授   韋爾斯(Samuel Wells)今年3月應邀來港,擔任本院「白箴士講座」的講員,帶領教會一同反思祈禱、牧養、使命,主題為「與上帝同在」。因這機會,我有幸向他請教,談及禱告的神學、倫理、靈性等課題。當談到我新近翻譯的一本著作——侯活士(Stanley...
閱讀更多

跟自己摔跤

鄭秀君 道學碩士   四年前我拖著小行李箱,在開學前踏上年明路。猶記得那一刻心裡輕省,只想到:「祢領我何往必去!」當時還未明白神的呼召,只知道把自己交託在祂手中。怎麼也沒想到,四年後的今天,神不要我離開本地、本族、本家,往甚麼特別的地方去,卻引領我踏踏實實地回到澳門,在這小城學習牧養祂的教會。...
閱讀更多

不再一樣的旅程

曾惠鴻 神學學士   起筆之際,是2015年8月25日上午十時,恰巧是神學院舉行開學禮的時刻。這一年我不再當學生,學生的身分已告一段落。回想過去四年修讀神學的日子,我發覺那是一個「認識神、認清信仰、認清自己」的旅程,也是一個叫我不再一樣的旅程。...
閱讀更多

終結變成開始

甘慧雯 道學碩士一年級 兩個終結   我出生於清貧的家庭,父母整天在外辛勞工作。身為長女,我少年時已要負起照顧三個弟妹的責任,也要照顧體弱多病的祖母。我默默地接受這份「老大」的工作,自小便感到生活的擔子很沉重,前路黯淡。在高中的時候,我在一個福音營中決志信主,開始在教會漸漸成長,擺脫了少年時代的悲鬱,領受神賜下的豐盛生命。回望當年,著實感謝中學的老師及教會的導師對我的關懷和幫助。...
閱讀更多

神獨特的課程

盧韻華 道學碩士一年級 原來時候還未到   我不是來自基督教家庭,但很感恩,我是兒時信主的。當年我姨姨帶五歲的我參加教會的兒童崇拜,也上兒童主日學。那時主日學只有三個小孩子,但有兩個導師,她們都很用心教導,我就在那時信主了。長大後到加拿大留學,修讀機械工程。在大學第一年,我有幸參加了加拿大西部的冬令會,當講員向我們發出帶職事奉的呼召時,我便舉手回應,行到台前立志。其後我參與校園團契的工作,也在一些基督教機構擔任義工。朋友都笑我全職事奉、兼職讀書,當時我雖然忙於事奉,卻感受到服侍主的喜樂。...
閱讀更多

為基督徒生命教練設計的新模式

陳展鳴 實用神學(生命教練、心理學及康體事工)副教授   生命教練(life coaching)是頗新的一個名詞,它是近代管理學、培訓、輔導、教育等範疇趨之若鶩的新技巧,而基督教界亦開始推展基督徒生命教練的教育。究竟一個在商界發展的技巧用於基督教的管理、培訓及輔導,又是否合宜呢?記得我第一次在教會一個團契介紹基督徒生命教練,當講到人本身需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目標時,有一位弟兄問:「追求個人的夢想與喜好,是否過於個人主義,忽略了神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