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著

雷健生(2010年畢業)銅鑼灣浸信會署理主任牧師   我是在另一宗派的神學院修畢道學碩士課程的。牧會三年後,我再到「浸神」修讀神學碩士課程,並於2010年畢業。正式報讀之前,已向師兄打聽授課模式有何獨特之處,得知是以小班教學的模式進行指導閱讀學習(guided...
閱讀更多

真理的基石屹立不倒

蘇家輝(2008年畢業) 沙田浸信會署理主任牧師   「神學」(Theology)意指對神的相關主題的研究,其涵蓋領域之廣闊,讓人窮一生精力也未能測透。我感到自己過去對神學的認識相當淺薄,而進修神學碩士課程,讓我有機會走進神學的世界,透過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及匯報,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對信仰有多一份體會和經歷。...
閱讀更多

辛勞學習所為何事?

黃順成 神學科同學   我向來在其他宗派成長和服侍,而現今作為「浸神」的神學碩士生,我在這所強調浸信會傳統的學院裡有甚麼體驗呢?感謝神,與我一起學習的同學、「鞭撻」我們的老師,讓我得到美好而特殊的體驗,而這是主賜給我的禮物。我的得著既是由於課程的安排,也是出於不為人覺察的潛藏課程。...
閱讀更多

叫人欣喜的學習成果

陳合英 聖經科同學   猶記得在修畢道學碩士課程時,心中想到自己在未念神學之前,曾花上十年不停地修讀與工作相關的課程,而事奉乃一生之久,短短三年基礎神學課程匆匆而過,我還未及深化所學到的東西,便要告別校園了。為了在聖經教導的事奉上有更好的果效,畢業時心中已萌生繼續進修的念頭。只因牧會與進修兩難全,故此選擇先把心力集中在堂會的事奉。兩年後,教會加添了數位傳道同工,分擔了事奉的擔子,心想那應是適當時候報讀神學碩士課程了。...
閱讀更多

真正地實踐信仰

鄧愛華 神學科同學   當我與別人分享,提到自己的呼召是宣教時,常會遇上這樣的回應:「噢!那麼你為甚麼仍花時間念神學碩士呢?」那份不解的語調引起了我的反思。究竟從何時開始,人們把神學與實踐分割為互不相干的東西呢?缺少了神學反省的實踐所展現出來的信仰,到底是怎麼樣的信仰?...
閱讀更多

更堅實的根基——進深學習的神學碩士班

本院於2000年成立研究院,開辦神學碩士(ThM)學位課程,並於2013年接續開辦神學博士(ThD)學位課程。 我們透過兩個基礎學位課程——神學學士(BTh)與道學碩士(MDiv)課程,為教會培育能承擔牧養、宣教、傳道職事的工人;而研究院的開設,目的在於提供進深的神學教育,讓一群已完成基礎課程的教牧有機會進深學習,建立更堅實的根基,可以投入聖經及神學的學術研究,在教學職事、牧養職事上得著裝備、更新和發展。...
閱讀更多

「浸神」的成長:同學的成長

劉振鵬 實用神學(基督教倫理)助理教授   過去五年,「浸神」是朝著「門徒群體」的目標與方向進發。「門徒群體」是指學院的全體教職員及同學;我們都是耶穌基督的門徒,所以一起學習作主的門徒。這正是踐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使人作主的門徒。對同學而言,若同學不先在學院的群體中學習、踐行,讓自己成為主的門徒,他們日後怎能在所事奉的教會踐行「使人作主門徒」的大使命呢?...
閱讀更多

一對一師徒制

鄺振華 實用神學(世界宗教)副教授   學院在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就學生的靈性培育採用了「一對一師徒制」。這個轉變意義重大。回想三十年前,當我還是神學生時,學院主要是藉著早會、早禱會和晚禱會來培育學生的靈性,而靈性長進則被視為個人與神的關係。早會和祈禱會對靈性培育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但聖經亦顯示師徒關係是靈性培育的重要管道,而耶穌與十二門徒的關係正是師徒的關係。所以透過師徒關係來培育靈性,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方法,其果效並不是其他方法可以取代的。...
閱讀更多

風雨後的彩虹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副教授   風雨過後,學院改由曹偉彤院長執舵;原來卡著的機輪,開始以屬靈辨識逐步維修調整。有問題的部件,有的打磨翻新,有的篩選更替;在暴風雨中遭破損的,也細心加以修補,並添上愛心作潤滑油。在天父恩典、基督救贖和聖靈能力的燃燒推動下,「年明號」借助神學智慧的導航,以宣講教導、靈性關顧作繩結,揚起殷切款待、宣教召命的風帆,奮力向前航行。...
閱讀更多

跨科際整合與好僕人

黃福光 舊約聖經教授   我在「浸神」服侍已超過十五年了,看見學院經歷了不少轉變。整體上,學院近年的學術水平顯著地提升了,學術氛圍也更為濃厚。在聖經研究這一範疇,我們現時有四位全職老師,還有三位固定的特約老師。這是我在「浸神」十多年來所見最強盛的陣容。學術水平提升的其中兩個重要因素,是學院開辦了神學博士(ThD)課程,也加強了神學碩士(ThM)課程。因著這兩個課程的發展,老師要更努力投入研究和寫作;而老師團隊的茁壯形成一股推動力,使校內其他課程的水平也相應提升。我與學生開玩笑說,他們寫的論文不過數千字,而且只由一位(很富同情心的)老師來閱讀,他們已叫苦連天;我們作為老師的,卻要寫一本本超過十萬字的書,而且任何人都能閱讀我們的著作和作出批評哩!相比之下,學生應該感恩,不要像曠野中的以色列人那樣抱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