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感動

張婷 道學碩士一年級 在愛麗斯泉死裡逃生   信主已二十年了,我一直熱心事奉。或許別人見我積極投入福音事工,常會問我有否考慮當傳道人。我一概堅決否定,因為不覺得神對我有這樣的呼召。再者,我一心想當「女強人」,只覺在職場上奮發向上,在業餘時間盡心事奉,已是很理想了。因此,我從沒想過當傳道人,直到「神蹟」出現,我才第一次聽到神的呼召。...
閱讀更多

立刻捨網是何等困難

張偉淳 道學碩士一年級 壓下十一年的念頭重新浮現   1997年我到美國西雅圖求學,與大姊同住。同年10月,我跟大姊及教會詩班前去温哥華探訪其他教會。回程當晚,大姊、我及兩位弟兄姊妹駕車回西雅圖。弟兄駕車,姊妹在旁邊笑說:「弟兄,你的駕駛技術還可以嗎?」弟兄回答:「你少擔心,我們有永生!」不一會,他又說:「不行,坐在後面的小弟弟還未信主,小弟弟,想不想信主?」我點著頭回應:「想。」回到家中,他們帶領我作了決志禱告,這樣我便成為基督徒。...
閱讀更多

公共神學,(不)是甚麼?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一   西方神學界近二十年興起的「公共神學」究竟是甚麼?我們真有一種叫「公共神學」的東西嗎?在英語中有public theology與theology of the public。當然,西方神學界的「公共神學」,不能單單由其英文字眼的使用,就可以決定其意義。但是,筆者這篇短文,並不準備檢視西方神學界的「公共神學」,而旨在提出個人的反思。下文將首先從這兩個英文詞語開始,透過其傳統用法來展示筆者個人所認為的:「公共神學,(不)是甚麼」,好能對「公共神學」作出一種負面、否定的界定,同時反顯出其正面、肯定的意義。...
閱讀更多

校園生活片段

今期《院訊》透過本院十多位神學生的分享,邀請讀者進入「浸神」校園,來到我們當中,體會一下同學多面向的校園生活。 上課 同學每學期修讀六至七科,每週上課約十六至十八小時。「上課」是校園生活的重要部分,到底課堂上的學習、師生間的相處是怎樣的?...
閱讀更多

回應

  近年,香港已有多所神學院陸續開辦哲學博士、教牧學博士課程,我心裡想:為何「浸神」仍遲遲未開辦博士課程呢?相信這也是不少同學、校友、教牧心裡的期待。   最近,從老師口中得知「浸神」快將開辦神學博士課程,我著實為學院和神學生而感恩,也為教會和教牧而感恩。對「浸神」而言,這標誌著學院在培育教會接棒人的重要使命上,揭開了新的一頁。我相信新課程將秉承學院一貫重視的教學理念,也就是結合教導、研究、牧養的訓練,一方面栽培將來能投身神學教育的教學人才,另一方面亦提高在職教牧在教導、牧養職事上的質素。...
閱讀更多

走在年明路上——對教育與神學教育的反思

周佩珊 遙距教育課程主任   屈指一算,我走在年明路上,今年剛好十年了。年明路帶我走過三年道學碩士、三年神學碩士的晴天雨天,又一路領我走進遙距教育課程,成為這部門的同工。對我來說,年明路是一條通往教育的路途,帶領我在「浸神」接受神學教育,進而在這地方事奉神。窄長的年明路,穿插著老師、同工和同學的身影,在今年8月底開課的日子,路上更添上不少新足印。這群新踏上年明路、預備委身全職事奉的新同學朝氣勃勃,為年明路上的「浸神」景致,增添一番新氣象,也引發我對教育與神學教育的思考。...
閱讀更多

新一頁

區紹賢 道學碩士   三年前的盛夏,我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在「浸神」開展人生新一頁。我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是因為從上帝而來的呼召非常明確,而我心裡也有很實在的平安和確據。可是,由於居所距離神學院相當遙遠,上學後每天花在舟車往還的時間不少,身體難免感到疲累。況且放下書包已有差不多二十年,加上自己年紀不輕,要重新投入新環境,去攻讀一個全時間課程,著實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還有,在緊湊的學習之外,尚要適當平衡家庭生活、教會事奉,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以上種種的困難和壓力,究竟自己是如何走過去的,現在回想起來也無法一一記清,只知道上帝的恩典在這段期間一直沒有間斷,更是越來越豐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