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與藝術
羅潔盈
實踐神學科助理教授(崇拜與聖樂)

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和藝術(Christ-centred worship and the arts),是聖道(Word)的載體,也是上主恩典的媒介,見證基督福音的大能和真實。
崇拜是神聖的時間和空間,因為上主親臨在此時此刻,仿如天門敞開。神無形的恩典透過可聽、可摸、甚至是可吃的(主餐)、且是共同領受的途徑,讓我們能一同分嘗主恩的滋味,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在崇拜當中,音樂和附有詩詞的聖詩是「時間的藝術」,而建築和崇拜空間的佈置則是「空間的藝術」。通過這些藝術形式,我們按著聖經的真理,以敬畏、喜樂的心去敬拜和事奉上主。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能刺入、剖開我們的心思意念(參來四12)。故此,「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和藝術」能引導我們全心全意回應主的愛,歸向父神,也能幫助我們在崇拜生活中,以屬天的智慧辨明如何行在蒙福的道路上。
崇拜與藝術的智慧箴言
筆者參考加爾文崇拜學院出版的文獻〈敬拜三一真神:與歷代普世信徒分享交流基督教智慧(2010版)〉,在此分享三段關於崇拜與藝術的智慧箴言,作為神學院從這方面建立信徒和基督教會的指引和方向。
1. 崇拜轉化生命
若有教會尋求「在」世而不「屬」世(約十五9),不與文化中那些破壞福音整全性的方面妥協,同時積極將文化與耶穌基督福音的好消息接合,因耶穌基督臨到每一個文化,但同時並不被任何文化所限——這教會是有智慧的!
耶穌的福音同時是超越文化、能夠處境化、跨文化及抗衡文化的,挑戰信徒活出被轉化的生命,從而影響世界,作文化的改造者。藝術應建基於神的啟示(revelation)和聖經的教導,引導人作出理性思考,發揮教育作用,深化人對神、對世界和對自我的理解。
2. 不限於言詞表達的信仰整合
若有會眾群體在宣講神的道與及獻呈禱告及讚美時,並不限於言詞的表達,亦透過藝術去表達:運用神賜給每個地方群體在音樂與舞蹈、說話與安靜、視覺藝術與建築方面的恩賜——這群體是有福的!
這種包含不同向度、多個層次的表達方式使崇拜變得豐富多彩,讓信徒以不同形式與神建立更深的關係。藝術不應視為與信仰分割的領域;相反,基督徒應該將藝術融入信仰生活,讓藝術成為宣揚福音和見證基督的一個途徑。
3. 神的形象與第二條誡命
若有藝術事奉者為第二條誡命所帶給我們的限制而感恩,又為聖經中被神所呼召及根據神的吩咐而接受裝備以服務會眾的藝術工作者而感恩的——他們是有智慧的!
人類的創造力(creativity)是神賜予的恩賜,反映神的形象(Imago Dei)。基督徒在創作藝術時,努力嘗試展現神的智慧、美善和榮耀,讓藝術成為一種對神的敬拜和讚美。「不可雕刻偶像」的誡命,乃最終指向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3節的應許:「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寫在他們心上。」真正的藝術事奉,是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雕琢出基督的形象(加四19),以致我們手所造的,不過是心被恩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溪水倒映月光,雖非月亮本身,卻能在黑暗的世界見證「那光是真光」,使人渴望同來親近主。
以聖言為中心、跨科際的崇拜與藝術教育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一直關注崇拜與藝術方面的培育工作,並持續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本院設立的王劉燕容基督教崇拜與藝術教育中心,目的就是「從聖經、神學及教會歷史的智慧,幫助信徒更新對崇拜的認識,又藉著多元化的綜合藝術訓練,擴闊學員事奉的領域和經驗」*。多年來,中心開辦的課程是由學識 / 實踐經驗豐富之老師任教,對有志在崇拜及藝術範疇裝備的信徒,帶來很大幫助。除了開設課程,中心還有資源室開放給有關課程的學員使用,並且提供課室、場地的租用服務,給信徒作練習及獻演之用。
展望未來,王劉燕容崇拜及藝術教育中心一方面將繼續開辦不同類型有關崇拜、音樂、藝術的課程,以更新信徒對崇拜和藝術的認識,提升學員相關的技巧,拓寬他們的視野。另一方面,我們將積極開辦更多以聖言為中心的跨科際課程,融合不同的領域,以豐富華人教會在崇拜中的宣講,並幫助信徒把聖道、崇拜、藝術、靈修實踐、信仰生活結合起來。本中心的「戲劇在教會」系列課程(例如,「戲劇創作心法」工作坊、「戲劇查經法」工作坊),以及去年與信徒神學教育部合作構思的「崇拜與藝術深造證書」課程,便是我們在這方面努力的幾個例子。
以「崇拜與藝術深造證書」課程為例,這個碩士程度的學位課程在崇拜學理論、教會音樂、藝術範疇、實際應用、神學反思等各方面為信徒提供更有系統的全面訓練。觀乎現時香港的神學院開設關於崇拜的課程,大多以崇拜學或敬拜讚美為重點,並沒有太著重跨科際整合的部分。把藝術融入崇拜正是本中心一直以來致力推動的。在這方面,我們這個課程為學員提供包含聖樂、敬拜讚美、崇拜空間運用、話劇、繪畫等多元化元素之崇拜藝術訓練,以及神學反省,讓學員可以更全面地把聖經教導、崇拜、牧養、藝術整合起來。
「崇拜與藝術深造證書」一方面強調扎根聖經與神學,強化崇拜事奉的真理基礎,幫助信徒理解崇拜的信仰根源,並探討藝術元素(如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如何與崇拜神學對話。另一方面,強調整合藝術實踐與牧養關懷,以回應多元處境。課程突破傳統崇拜學框架,強調「藝術即牧養」的理念。學員不僅學習詩歌帶領、空間佈置、節期禮儀設計等實務技能,更須反思如何透過藝術媒介,在崇拜中回應信徒的生命階段和社會處境。例如:如何以戲劇呈現受苦節期的救贖信息?如何運用視覺藝術營造將臨期的盼望氛圍?這些課題均結合神學詮釋和創意實踐,培養學員成為「富牧養心懷的崇拜藝術事奉者」。
而且,牧養整合類的科目,例如本季開辦的「喪禮設計與牧養神學」,還結合了生死教育的範疇(例如探討:基督教喪禮設計如何激發我們在生命的失落中,向主表達個人和群體的哀痛和盼望?崇拜與喪禮儀節中運用哀歌和頌歌有甚麼原則?)我們綜合聖經、教會歷史和牧養的觀點,探討崇拜如何以三一神為中心,從默想詩篇中的哀歌到揚聲頌讚,彰顯教會怎樣藉基督事件得著救贖,並在安息禮拜中表達這份在基督裏出死入生的盼望。
跨部門整合
我們除了積極籌辦以聖言為中心跨科際的整合課程,近年也積極跨部門合作。王劉燕容崇拜及藝術教育中心與信徒神學教育部不但合作構思課程,並且把兩者部分的科目兼容相通,為學員提供更美善、更便利的學習。舉例說,本中心學員凡修畢兩個指定的四堂課程(共18小時的課堂時數,出席率達八成以上),日後報讀信徒神學教育部的「信徒普及神學文憑 / 證書課程」並成為註冊生,可獲豁免修讀一個選修科目。
最後,我們將延續浸信會重視聖經的傳統,並深化藝術與崇拜的結合,深耕「聖經之民」的靈性土壤,讓信徒全人敬拜、見證、服侍美善的上主。無論你是否認為自己「懂藝術」,只要願意敞開心扉,讓聖靈在你獨特的生命中創作,你就是這使命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編織一幅幅見證主愛的圖畫。
願一切榮耀歸於那創天造地、並在我們生命中持續展現祂的美善的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本院網頁:https://www.hkbts.edu.hk/w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