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拾初心

黃坤華

道學碩士一年級

尋著生命的意義

  我出生於信奉傳統信仰的家庭,自小家人就把我「上契」給土地公。父母對我非常嚴厲,小學時期的我又脾氣暴躁,又自卑,做了很多負面的事,如離家出走、吸煙、飲酒、說髒話、自殘、欺凌同學等:在老師眼中,我是個問題兒童。小五、小六的時候,我常常問自己:「我活著有甚麼意義?」即使將來多麼成功,甚至成為全球首富,死後卻甚麼都帶不走。我甚至想,自己無法選擇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但卻可以選擇何時離開。

  感恩,升讀中學時,我入讀澳門浸信中學,透過學校的週會開始認識福音。因著信,我經歷了生命的轉變。我認定耶穌是我的拯救者,而且逐步認清神賦予我的價值,不再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我由一個問題青少年,轉變成為青少年團契職員,甚至跟小時候我欺凌過的人和好。我在家庭生活不滿足的缺欠,神通過不同的人、事、物來填滿了,並且終於懂得接受別人的稱讚,學會禱告交託。我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經歷了許多恩典,近年更成為一名推動德育的教師。每次回想過往的日子,我都衷心讚歎神在我身上的工作,所以一直想回應神的愛,想要事奉祂。

從火熱到厭倦

  中學和大學時期,我可以說是越事奉越火熱,由做團契職員,到後來擔任團契導師牧養一班青少年,以至崇拜各個崗位都不時有我的名字。大學畢業回到澳門後,團契的查經聚會、個人的讀經生活,以及主日學的準備工作,令我對聖經研究產生無比的興趣,願意花更多時間每天查考聖經。查經時,我萌生了進入神學院的念頭,期望更深入地認識神,研究聖經。

  然而,我有此想法時,卻經歷感情失意。我認為是神要我停下來, 於是將讀神學的事放下,改為攻讀教育碩士課程,然後繼續如常事奉和工作。三年過去了,由於工作失意,事奉也不如意,我越來越厭倦生活。這種厭倦感甚至蔓延到我一向熱愛參與的青少年事工和聖經教導工作,從越做越火熱,變成越做越辛苦。信心跌到谷底時,我問神:「祢在我生命中是否真的存在?過往發生在我身上的恩典,是否只是機率極低的巧合?」那時我想否定這些年來神賜給我的所有恩典。

低谷中的醒悟

  轉折點發生在2024年3月19日晚上,我聽了一首自己從未聽過的詩歌,名為《只為祢國祢名》,這首詩歌讓我回想起當初渴望入讀神學院的感動。歌詞這樣說:

世上所有金銀珍寶,
和這世界所提供的美好,
我願放下,只為要跟隨祢,
回應祢榮耀呼召。

聽完這首詩歌,我突然醒悟過來。原來我對生活感到厭倦,每天抱著「上班等待下班」的心態,甚至連教會也不太想去,是因為我逃避初信時思想的一個問題:人死後帶不走在世的所有東西。不管我多努力,有多少名利,死了就甚麼也帶不走。教育輔導改變多少生命也好,若靈魂仍是失喪,還有意義嗎?拯救靈魂才是最重要的!

  我明白了對生活的厭倦感源於我向世界妥協,忘記了神對我的呼召。內心深處一直渴望成功,渴望獲得家人、親戚、朋友、所有人的認同及豔羨目光。我其實一直心裏思量:到底是做老師,還是做主任、傳道人更風光?到底是讀教育,還是讀神學更風光?

  感謝神藉著這首詩歌提醒我不要忘記、不要放下這個呼召。我當下就立定決心,要獻身給主,攻讀神學,接受裝備,任主使用!作出決定的那一刻,我頓然感到平安,是這輩子從未感受過的。

  願榮耀頌讚全歸三一真神!

相關文章

, ,

陶造我生命

郭溫敏儀 道學碩士一年級 與神相遇   受上帝無私的愛感動,中二時我在學校福音週的佈道會上決志信主。初中時期,人生首遇風浪:爸爸患上重症肌肉無力症,家境也漸走下坡。中六的我開始投入教會生活,在成長路上認識到神是大能的醫生,是愛,是拯救;神能改變人的生命;神是人生命的至寶……。在家庭困境中,神是我唯一的倚靠。雖然我們經歷種種艱難,天父卻使福音一步步臨到我家,先是爸爸、媽媽,然後是大姊,最後是二姊;前後十多年間,全家人都信了主。感謝神!...

活在生命邊緣時……

成興榮 舊約助理教授   在舊約先知當中,先知以利亞是一個獨特的人物。經文描述他沒有經歷肉身的死亡,其離去的方式更是事史無前例,與眾不同。這位先知的獨特之處,不單見於他在火車火馬伴隨下乘旋風升天,也見於他初期作先知的時候,正如列王紀上第十七章所記載的。本文先簡述列王紀上這卷書的由來、第十七章的脈絡和結構,然後從敍事角度探索這章經文的詮釋。...

同行神學路

弟兄姊妹蒙召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裝備自己,作神忠心的僕人。他們如何渡過這條神學學習之路?其中有何感想和體會?今期《院訊》邀請了校本部一些神學課程畢業生,分享他們的經歷,一同見證這位與人同行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