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心

陳之虎

道學碩士課程一年級

  《標竿人生》這書第一段的反省是:生命的重心不在於你!

  信主二十多年,信仰告訴我:生命的重心不在於個人的成就或金錢,而在於上帝的心意,由祂來差遣,完成祂要在我生命中成就的事情。上帝對每一個信徒都有獨特的心意和計劃,因此,每一個信徒都應該認真尋索,仔細思考上帝在他生命中的安排和帶領。這非一時一刻的領受,而是回顧整個生命路程,用心去反思和詮釋,從而明白祂至善的美意。

  以下是自己生命歷程的回顧。

  我在年青的時代已經信主,讀書的路途較艱難,輾轉才能完成大專的學習。在社會學這門學科的啟蒙下,開始對社會價值、哲學及深層的思考產生濃厚的興趣。畢業後我再修讀哲學和政治學,為自己日後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打造基礎,並開始涉獵倫理和社會價值流失等課題。當時還未想過自己的訓練與信仰有甚麼關連,只覺信仰與哲學並不是兩件互不相干的事情。

  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協助大專的教學工作,從社會學及歷史研究的角度參與「香港社會」科目的教學。教學雙長,兩年時間讓自己更深認識香港社會的結構、歷史和文化的特質。雖然喜愛教學工作,1997年我卻在上帝的帶領下,轉到一個蒙福的群體――「突破機構」中事奉,開展了自己近九年的社會及青少年研究工作。

  在機構的事奉中,上帝讓我發揮過去所學所長,運用對生命和社會的觸覺,從社會研究的角度,於時下文化及青少年處境中,提出機構本於自身的使命所需要關注的議題及方向。由於工作的需要,我進修了新聞學課程,從中加強自己對傳播媒介運作的認識,特別是香港媒體如何操控和影響社會大眾。自此我的工作開始專注於研究傳播媒介對青少年文化和生活的影響,當中對網絡媒體的研究尤其深入。

  要介入時代作工,從信仰反省的角度找出重要的議題和方向,事奉者必須加倍裝備自己。感謝神,我在一次神學延伸課程中認識了鄧紹光老師,發現神學的訓練正好幫助自己整理過去所學,更為合乎主用。於是自2003年起,便開始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選修科目。在修讀的過程中,我對信仰和神學使命有更全面的了解;其中副院長曹偉彤博士關於基督教人性論、總性倫理與敘事神學的兩本著作,更是激起自己進深鑽研神學的念頭。

  然而,在渴望進深研習的同時,我不禁要問:這是出於自己,還是出於上帝?上帝賦予我那麼多恩典和訓練,是時候想想祂在我生命中的心意,祂會怎樣使用我這個人呢?著實多謝孫寶玲博士(教會過往的顧問牧師),他細心聆聽我的掙扎,幫助我從生命的回顧中發現印證上帝呼召的足跡;思想多年來的經驗和學習可以為神所用,又或用於神學拓展或相關的工作中。孫老師讓我清楚上帝喜悅自己的奉獻,因此我決定放下從事多年亦漸有成果的研究工作,踏上神學的路程。

  在與工作主管及機構總幹事分享後,我得到他們的支持和諒解,可在合適的工作交接後,離開工作崗位全時間攻讀神學,這是神給我的進一步印證。整個思考及籌算過程,一直獲得太太全力支持,她更樂意一力承擔家庭經濟和供養兩名女兒的責任。這是神莫大的恩典,讓我的事奉得到全家共同支持,可安心投入學習。另一方面,教會也非常支持我的決定,而且在經濟上盡力扶助。

  我相信將來無論是在神學教育方面,或是在教會發展方面事奉,又或在機構中服事,神定會將我帶到最合祂所用的工作崗位上,在祂的國度裡有更美好的服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