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兩個傳道人

訪方志強同學、黃瑞屏姊妹

  2004年6月一個週末,志強從東莞回到香港,與妻子瑞屏回顧神過去一段日子的帶領和召喚。就在那一天,一年多以來的尋索終於劃上句號,他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準備進神學院接受裝備,一生作傳道者。

三口子立志

  志強說決志的一天對自己尤其意義深長:「那天正是我的生日,我像經歷了另一次重生。當日我們夫婦與六歲的女兒諾心分享,小小年紀的她已能明白,更支持我回港修讀神學。我感到我們是一家人一起在神面前立志!」

  回想初中的時候,志強也曾想過當傳道人,但大學畢業以後,他卻成為一個工程師。為了發展事業,過去八年更長期留在大陸工作。他為公司埋頭苦幹,事業有很不錯的發展。可是,隨著責任加重,工作變得更加繁重,迫使他必須日以繼夜地拼搏。原先已被壓縮在週末的事奉,也變得難以承擔,甚至靈修生活亦受影響。他無奈地與神疏離,也為這個屬靈缺口而痛苦地掙扎。

  本身是傳道人的瑞屏,看著丈夫經過多番思量,最後決定辭職,並且一步步確定神的呼召。瑞屏憶述志強後期那段掙扎得很苦的日子:「當時老闆不接受他辭職,他既渴望尋求神的心意,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打滾,甚至沒時間靜下來思想。雖然我們分隔兩地,但我開始透過電話每晚和他一起靈修,與他分享靈修書籍的經文和文章。這時往往是半夜一兩點,他一面仍在電腦前工作,一面聆聽經文,從當中獲取力量。很奇妙,神每每透過這些經文一再向他說話。」

  「我比從前更著力為他禱告,也為自己沒有給丈夫足夠的支持而反省──或許我是還未放下,我擔憂要承受經濟壓力,亦擔憂傳道人的工作如此忙碌,家裡若再多一個傳道人,只怕女兒會缺乏父母照料。在一個星期二的晚上,我跪下禱告,願意把憂慮卸下,願意服從神、讓祂作主……。」

  身在東莞的志強,並不知道妻子作了這個禱告,但在同一個晚上,神透過一個奇特的夢,呼召他踏上傳道者的路。到了接著的星期六,夫妻在香港分享彼此的經歷,一同印證了神的呼召。兩個多月後,在神的引領下,志強進入「浸神」修讀道學碩士課程。

老父辭世

  在第一學年的下學期,七十多歲的父親因癌病復發而病逝。父親在他讀神學前一年患癌,那時志強親自帶領父親決志信主,還留下一部決志小冊子給父親。父親很珍惜那部小冊子,一直放在身邊。

  父親決志後經常留在大陸居住,其後回港覆診,發現病情開始惡化,至終在香港病逝。老父離世前,曾和志強說了一席心底話,提到自己原希望在大陸過身,好省一些斂葬費,減輕兒子的負擔。

  老父的情意令兒子的心無法平伏,志強說:「我心裡很感動,那一刻才明白為何父親比從前更想多留在大陸。原來他為了替我省支出,寧願在大陸度過最後的日子,寧願在那裡過身。母親在父親離世後,便搬出原先的居所,遷到一個較細小的單位,我明白她同樣是為我們著想。老人家不一定清楚讀神學是怎麼一回事,有時也不懂表達,但他們總是在身旁默默地支持,我很感謝他們!」

  志強和瑞屏當初也曾為經濟憂心,特別是雙親已年老,父親又患病,醫療費、護理費都難以估計。但到志強決定讀神學時,神卻讓兩人都能「放得下」。

  瑞屏憶述當日的想法:「我倆曾估計,到志強念神學的第三年,我們的經濟或許不能再支撐下去,有可能要行最後一步,就是賣樓。產業既是神賜給我們的,我們也願意歸還給神。但今學年已是第三年了,神的恩典夠用,結果我們不至於要賣樓。」

蒙恩的女兒

  當日一起立志的,還有女兒諾心。九年前,諾心出生後不久,母親就蒙召奉獻,先是忙於念神學,後是忙於牧養教會。父親以前長駐大陸,近三年雖然回到家裡,卻因忙碌的學習而未能經常陪伴女兒。

  志強心裡尤其感到內疚,他渴望與瑞屏盡量抽時間多和女兒相處,陪伴她成長。但在要求自己盡上責任的同時,志強也看到神賜給他倆一個勇敢、獨立的女孩,在諾心身上有神豐盛的恩典。

  瑞屏也為女兒感恩:「她一、二年級時,已學習了自己每天完成功課,不用父母操心。她沒有父母經常在身旁呵護,卻因此更懂得珍惜彼此相聚的時間,神也讓我們的相聚每每十分美好。女兒還在念幼稚園時,我已開始請她一起為教會有急切需要的弟兄姊妹禱告,自小她就有一顆憐憫別人、關懷別人的心靈。雖然只有九歲,諾心已懂得倚靠天父、經歷天父的實在。感謝神賜給我們一個懂事的女兒,儘管她畢竟是一個小孩,間中也有不乖的時候。」

夫妻情

  夫妻之間沒有多少悠閒的生活,雙方的時間不一定能配合:有時太太星期一放假,丈夫卻忙於功課;太太像愈夜愈精神抖擻,丈夫則愈夜愈疲累,沒精神閒話家常……。

  志強說:「我們仍盡量抽時間相處,如星期一即使不能安排全日的節目,也可以一起吃早餐,又或在午飯後外出散步。太太性格樂觀,很少埋怨我沒時間陪她,倒是常常給我鼓勵,有時會告訴我神在弟兄姊妹身上一些奇妙的作為,有時還會給我『說笑話』!」

  瑞屏昔日在另一所神學院念神學時,也是忙個不停,所以今日很能體諒丈夫。正如志強所說的,她每每有較正面的看法:「我心底裡也希望丈夫多陪伴我,有時又會想:若他不是傳道人,會否更好?可是,他以前一面苦幹,一面升職,內心卻沒有喜樂。現在可不同,就算功課怎樣辛苦,他還是挺開心、挺有動力的。只要見到他開心,只要我們的家更有喜樂,我已很滿足!」

  他們感到在事奉的路途上,對方是神在身邊預備的一個好友──一個願意隨時交流,給與支持和提醒的屬靈好友。

一同往前走

  志強今年5月便畢業,加上第二個女兒將在4月底出生,他們這個「有兩個傳道人」的家,很快就要迎對新局面所帶來的新挑戰。

  志強說自己已預備了往前走:「神過去給我們的好處是超過我們所想的,我願意帶著盼望,憑信心走上事奉的路。我也希望妻子繼續牧會,不要因為家裡有了第二個孩子而停下來。」

  瑞屏也說不想退下:「過去愈遇上困難,愈能看到神就在身旁。我們需要這樣經歷祂,否則我們的事奉生命只會是一潭死水。」

  願這個有兩位傳道者的家湧出活水江河。

相關文章

浙滬之行──文化與信仰反思

周佩珊 神學碩士生   感謝孔憲紹博士員生進修基金的資助,讓我有機會在曹偉彤副院長的帶領下,與林諾欣和賀志勇同學於去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到杭州和上海一行,探訪當地的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神學院,與國內教授及學生分享交流。在學術交流的過程中,我體會到國內師生對深層的人文精神如世界觀、人觀、真理觀和價值觀的關注。另一方面,在整個行程中,我又察覺到消費文化和市場經濟所代表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正無孔不入地滲透國內,而且對於他們所關心的人文精神正構成長遠的威脅。這次學術交流與文化考察不但擴濶了我的視野,更引發我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對中港兩地文化作出思考。...

「一家」讀神學

  近年不少申請入學的弟兄姊妹都是已婚,學院在接見他們時,也會同時接見他們的另一半。這是因為我們相信:奉獻不是一條獨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