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見證分享會
有血有肉有恩典
有營友把這個「蒙召見證分享會」形容為「有血有肉有恩典」,是其中一個令人感受最深的環節。在這分享會裡,我們一位同學和兩位校友講述他們蒙召的經過及修讀神學的體會。這裡篇幅有限,只能從三個故事裡抽出小小的段落,與讀者分享。但願段落雖小,仍能讓您看見神恩浩瀚。
這位過去當社工的姊妹,講述自己在2007年3月一個奮興會中,面對「選擇神或是不選擇神」的抉擇。多年來已在思考全時間事奉的她,那次終於無法不站出去回應主的呼召。其後神一再給她印證,讓她逐步踏上奉獻路。可是,韋洋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在進入神學院以前,她可以怎樣闖過經濟這一關呢?
原來神早在她決志奉獻前兩個月,為她開了第一道門。韋洋這樣分享:「在2007年1月,家人決定賣樓,母親突然說會給我十萬元。我一直要負擔家用,根本沒有足夠積蓄可以供讀四年神學,何況我是希望邊讀書邊供養家人,那看來是不可能的。但當時母親卻給我十萬元,我不禁問神:『噢,神啊,祢想做甚麼呢?為何給我錢呢?』」
「過往我若打算轉工,母親便會擔心薪金減少,家裡不夠錢用。當我向母親提出讀神學時,她有一刻愕然,不知如何回應,但接著便說:『如果你想讀,便去做你想做的事吧!』至於我父親,平日他是提到基督教便會罵的,但當我鼓起勇氣告訴他我想讀神學時,他居然回應:『是嗎?好。你跟媽媽說便行了。』這是一件沒可能的事!還有,妹妹知道我打算讀神學後,便提出由她負責這幾年的家用,令我可以暫時放下擔子。這都是神的作為,讓我經歷祂奇妙的預備!」
昔日一度面對人生挫折、渴望靜靜療傷的合英,被神抱出幽谷,領上奉獻路:在神一步步引帶下,她參加了東南亞國家的短宣,開始為全時間事奉求問主的心意;她到美國修讀工商管理課程,在紐約面對「九一一」的衝擊;她回港在浸聯會擔任幹事,接著與一位過去在越南認識的傳道人結合,婚後丈夫在港修讀神學。
往後的路如何走呢?合英與我們分享:「我一直有接受神學裝備的感動,只是婚後的經濟壓力令我不敢踏出這一步。一晚靈修時,我讀到這節經文:『我的恩典夠你用』。它很觸動我,因為神提醒我,以前我一直都是靠自己事奉,靠自己的意思來走事奉的路,並沒有真正用信心倚靠祂。如今神再一次應許『我的恩典夠你用』,讓我回想當日結婚時,我們曾立志將自己的家奉獻給神。那時是2004年1月,到了3月,我便像大家一樣參加神學生生活體驗營。在營會中,黃福光博士彈奏著『恩典太美麗,無甚麼可取替』,這詩歌對我毫不陌生,卻讓我一直數算由受浸至2004年這十八年裡,神的恩典在我生命裡是如何的充充足足!」
「到今日,我已從神學院畢業。很想和大家分享:基督徒的生命就像歷奇之旅,我們不知道神將會如何帶領,卻知道神已為我們預備了很多保護設施。當我用信心回應神時,便會穩行在高處,神會一直讓祂的旨意在我生命中成就。」
黎澤崙校友(2003年畢業;2006年按牧)
黎牧師在2000年初結婚,同年8月入讀「浸神」。那時他面對不少適應,加上家住深井,往返校園上課尤其費時,以致他第一年感到學習生活十分吃力。可是,神卻透過這些艱辛,讓他學曉掌握時間,也鍛鍊他的心志和毅力。他曾埋怨老師要求過高,後來到教會實習,才明白工場上有許多要求,老師確實有需要幫助他建立根基。
他感謝老師當年的操練和今天的關懷:「畢業快五年了,我們那一屆畢業生差不多每月都有『班聚』,每當我們邀請老師出席分享時,他們雖然忙極了,仍樂意前來分享信息和關懷我們。原來母校真有『售後服務』呢!」
「某次神學主日,學院一位同工來我們教會擺設書攤。雖然我和她不算很相熟,但聚會完結時,她主動前來問候我的近況,又問我有沒有靈修。我真的感動,因為讀神學以來,便再沒有弟兄姊妹問我這問題,可能大家以為我是萬能吧!但實情並非如此,讀神學也會沒時間靈修的。及至在教會事奉,就更沒有人會查問我有否靈修。其實這位同工當時不是查核我,而是關心我;當我回答『有』時,她滿足的眼神著實令我很開心!」
答問會有問有答
「蒙召見證分享會」後隨即有「答問會」,讓參加營會的弟兄姊妹可提出有關蒙召及入讀神學院的問題。以下記錄了主持這環節的鄧紹光老師及三位分享見證的「過來人」所回答的其中兩條問題:
問:已婚弟兄若全時間讀神學,妻子須獨力負擔家庭經濟及照顧子女,著實會很辛苦,丈夫心有歉意,該如何處理?
答一(黎澤崙牧師):
這是個現實問題。讀神學要計算許多代價,包括經濟狀況的改變。我們須相信神的恩典夠用。以我為例,妻子當教師,收入相對較佳,我讀神學後,單靠她的收入尚可應付家庭開支。此外,我經歷神的奇妙恩典——在入讀「浸神」前一年,我意外地獲得一份高薪工作,而且老闆容許我只做一年,這使我入學前可以儲一點錢。
在我讀神學期間,妻子的情緒有起伏,因她承受的重擔比預期的多。過程毫不浪漫,會有眼淚。但過後發覺夫妻關係加深了,事奉心志堅固了。我感到表面上是我一人讀神學,實際上是我和妻子一起讀神學。
至於照管子女方面,我在牧會期間,每主日與妻子帶同年幼子女去教會,弟兄姊妹往往很樂意協助我們照管孩子,使我和妻子不致太吃力。總之,我們須相信神的恩典夠用!
答二(陳合英校友):
當年我剛結婚,在積蓄無多的情況下「勇闖」神學院,而且與丈夫一起入讀「浸神」。在準備交一年級下學期的學費時,積蓄只夠夫妻其中一人交學費,我對丈夫說:「這筆錢給你交學費,我退學吧。」丈夫安慰我,勸我不要這樣做,鼓勵我與他一起向神祈禱求助。我們就祈禱,但我仍試圖用人的方法——我想問家人借錢應急;但丈夫不贊成,他不想令家人擔心。到了交學費限期前一天,奇妙的事發生了!我在信箱收到一張支票,那筆錢夠我應付一段日子的生活,而支票還附有一張紙,寫著:「你的學費已交了。」這是我學到的信心功課。
其實,「浸神」學生是可以有收入來源的。途徑一: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同學去教會實習可得「車馬費」;途徑二:成績優異的同學可獲奬學金,經濟有需要的同學可申請助學金;途徑三:同學可申請當「工讀生」,每週五小時協助學院一些工作(如在圖書館當值;做教授的研究助理)。
答三(鄧紹光老師)
夫妻之中一人或二人讀神學,起點在於夫妻同心。讀神學期間,不要只顧埋首書本,須抽時間陪配偶,這是為夫或為妻的責任。
問:如何清楚蒙神呼召?如何不致把自己的意思誤作神的旨意?
答(鄧紹光老師):
神呼召人,往往透過以下兩種方式:
一是特殊經歷。神通過某方式向人說話,例如藉奮興會的講員講解聖經,繼而呼召人全時間事奉神,這可稱為「戲劇性經歷」。這方式很「正路」,是神通過某傳道人講解聖經而使你有領受;但這種蒙召的領受須有不斷的印證,以證明這不是你主觀的意思,而真是神的旨意。
二是平時經歷,是指你平時在教會的生活。當你委身基督、熱心事主,牧者和弟兄姊妹會有目共睹,他們印證你具某些恩賜,適合全時間事奉神,因而舉薦你讀神學。而且,你應是樂意在教會參與事奉,而不是為了補償──不像某些人由於在「江湖」不如意,想在教會裡得到成就感,因而「熱心事奉」。真正蒙神呼召的,會因羡慕聖工而願意接受神學裝備,將來全時間事奉神。這種方式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以我為例,我由蒙召至讀神學,等候了六年。那六年裡,我沒有淡忘神對我的呼召,期間保持進修和事奉。時機成熟,我就報讀神學。
你也該與教會的牧者和長執溝通,尋求印證。因為「讀神學」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全教會的事,你是代表你教會去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