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神學博士學位課程

本院將於2012-13學年春季:推出神學博士學位課程

.回應三方面的需要

  自六十年代開始,本院作為亞洲浸信會神學研究院(ABGTS)其中一個創辦者,曾以合辦方式開設博士課程,參與香港及東南亞神學人才的培訓工作。其後在1999年,學院正式成立研究院,開設神學碩士課程。

  三年多前曹偉彤教授出任院長時,曾深入思考「浸神」開設博士學位課程的可能性。他感到學院應從神的角度去看三方面的需要:

1. 對教會、社會和世界作出回應和承擔

  他相信神學教育必須有回應教會和社會的能力。學院要培育一群有神學智慧與跨越能力的學者和傳道者,讓他們以新的眼界去察看四周發生的事情,用心去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並且能去回應和擔負。學院開設博士課程,將有助教會對身處的社會以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處境作出回應,因為神學研究可幫助教會反思教會的問題,並且回應社會和世界的需要,在這世代為真理發聲。這是整全使命(integral mission),是教會和神學院須要結合力量,一起達成的使命。

  曹院長指出:「要面對世界,就必須對教會和社會的現實多分析、多思考、多寫作。神學院若發展博士課程,將可以培育新一代的學者和傳道者,讓他們回應教會的需要,也帶領教會回應多元化的社會所發出的種種挑戰。」學院近年的茁壯成長,讓我們看到在神的恩典下,學院有責任一步步朝這方向走,包括發展博士學位課程,以及思考成立浸信會神學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2. 宣教使命的實踐

  與此同時,我們祈求神叫「浸神」成為一所承擔宣教使命的神學院,讓我們的神學教育努力開展宣教的方向。除了差遣畢業生到各地的宣教工場外,我們也希望透過博士課程的設立,為東南亞的廣大禾場預備教學人才及專才,使學院進一步參與神國度的宣教事工。我們將與東南亞國家的浸信會神學院加強連繫,讓對方可以差派當地一些神學院老師和傳道者來到香港,在我們的校園修讀博士課程。他們畢業後,可以返回本國投身神學教育,亦可投身於牧養、宣教或其他事工。

  曹院長希望我們善用學院優良的師資和學習資源,幫助培訓香港及區內的神學人才,以推動東南亞的浸信會神學教育。他還指出:「本校的博士畢業生可到國內的院校和大學講授神學,或任教於北美一些華人神學院,他們亦可在東南亞的華人或非華人群體中培育神學人才,也就是培育當地的人去培育當地的牧者,進而讓這些牧者培育當地的弟兄姊妹去傳福音。這是宣教事工的另類實踐,是有多重收成的宣教進路。」

3. 為「浸神」裝備下一代教學人才

  開設博士課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為「浸神」裝備下一代教學人才,尤其是實用神學方面——在宣教、宗教教育、生命輔導、聖樂等學科上,培育能力與品格兼備的好老師。

  學院有需要儲備教學人才,不單為我們的校本部、信徒神學教育部、遙距教育課程培育人才,也為國內和東南亞的神學院預備人力資源。曹院長這樣分享:「基督教的中心已向東轉移,讀神學不一定往西方去。很多時,在西方學習的實用神學會受限於西方的處境,不像香港的神學院那樣明瞭香港、中國、亞洲的環境,可以讓實用神學更為實用,更切合這裡的事奉處境。現在『浸神』的聖經神學相當強健,正可以讓學生在這基礎上發展實用神學。聖經神學對新一代實用神學老師是重要的裝備,因為他們必須有很扎實的聖經根基,否則他們的學習和日後的教學、事奉都會出現破口。」

.先決條件在於老師團隊

  過往兩三年,曹院長跟老師團隊多次交流看法,一同思考辦博士課程的可能性。他為開設博士課程開列了一些先決條件:要有強大的老師團隊,不會因博士課程而影響了道學碩士及教牧學文學士課程的教學力量;老師必須在學問上更趨成熟,有出色的著作;各人有謙卑的心懷,彼此和諧合一。因此,老師不單要有睿見、傑出的學問和寫作,被學術界所認同,還要有柔和謙卑的屬靈心腸。這種合一與謙和,不是世俗的大學所要求的,但對「浸神」而言,卻是老師必不可少的素質。經過了三年多的努力,我們在這方面已有一定的雛形。老師的寫作十分豐富,團隊精神也見於學院的早會、院慶、音樂頌讚會、退修會之中。

  經過這段年日的禱告和思考,院長看見已到了合適的時候。他在2011年2月的「鑽禧感恩崇拜」講述未來五年的信望愛工程時,已提及開設博士學位課程。到今年1月,他成立「博士課程委員會」,邀請三位老師開展籌劃工作。其後在4月和6月,課程計劃書先發在教務會議及董事會議順利通過,神學博士(ThD)學位課程將於2012-13學年春季收錄學生。

.關鍵在於老師和學生成為一個門徒群體

  曹院長指出,關鍵在於老師願意跟隨保羅的榜樣,與學生一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成為一個終身「在學」(schooling)、彼此依賴的門徒群體。他鼓勵老師要像保羅這位老師傅一樣,本身必須切實地作耶穌基督的門徒。他們要成為兼具學術能力與生命品格的師傅,讓學生可以跟隨他們,一同在門徒群體之中學習和成長。

  院長強調:「有門徒的榜樣,就有信、望、愛,所以這種神學教育、這種門徒群體的標記是信、望、愛。當我們成為這樣一個門徒群體,我們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開展信望愛工程,包括開設神學博士課程。」他憶述在去年的「鑽禧感恩崇拜」上,曾公開提到對老師的要求和期望,那時他感到自己就像在眾教會面前,與老師一起立約。當日,他是在眾人面前說出了一番心事,他深知先有老師在靈性和研寫上的進步,才有信望愛工程的開展,否則計劃說得如何美麗,也是虛假的。

  院長這樣分享:「那時,我只想『老實人說老實話』,我提出信望愛工程,是因為我著實看到有機會成就,看到老師團隊已跨步前進。過去幾年,神讓我站在學院的火車頭,見證著神如何在各方面帶領學院往前走,而當中尤其關鍵的,是祂賜給我們一個卓越的、可同心協作的老師團隊。今天,這個老師團隊能產生巨大力量,成為推動學院前進的引擎,著實是出於神的厚恩和預備!」

  神永遠是「浸神」的主,我們感謝祂帶領學院踏上新里程,也祈求祂繼續引導我們的服侍。在今天,更在明天,我們願意把整個博士課程,以及它所培育的每個僕人,都呈獻給主,求主使用!

相關文章

神學博士學位課程 從醞釀到誕生

三博士的分享 經過了三年多的醞釀和籌備,本院將於2012-13學年春季推出神學博士學位課程。「博士課程籌委會」三位成員鄧紹光博士、黃福光博士、曾思瀚博士接受了《院訊》訪問,與讀者分享博士課程的籌備經過,還有它背後的構思、期盼與承擔……...

回應

  近年,香港已有多所神學院陸續開辦哲學博士、教牧學博士課程,我心裡想:為何「浸神」仍遲遲未開辦博士課程呢?相信這也是不少同學、校友、教牧心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