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

羅明遠

教牧學文學士

  還記得在一年級的一個早會之後,剛巧碰上曹偉彤院長,言談間他問我有否後悔入讀「浸神」。當時我答:「沒有。」如今,在「浸神」這個大家庭生活了四年,我更加衷心感謝上帝,感謝祂帶領我進入這所神學院,在這信仰群體之中學習和成長。

  事實上,當初報讀神學的時候,我已經知悉「浸神」正經歷著不小的風浪。但想到自己是一個浸信會會友,仍希望有機會在「浸神」學習,可以對自己所屬的宗派有更多認識。我於是禱告上帝,祈求上帝開路。結果,祂確實為我開路,且在心中賜下平安。今日已完成了四年的課程,我更加為能夠在「浸神」學習而感恩,因為上帝讓我親身經歷了祂對學院的愛護。縱然在人與人之間起了風浪,但上帝卻是那位有能力止息風浪的上帝。祂的能力,是滿有恩典的能力,也是帶來和平的能力。

  這幾年間,我看到曹偉彤院長殷勤地服侍上帝,去愛學院、愛教會。學院的眾位老師,同樣是專心、用心地傳授知識,同心地傳遞上帝的真道。上帝的真道,需要上帝的子民演繹出來。有一件事給我尤其深刻的感受,就是關於政府某個部門計劃在學院對出的位置進行大型建設工程。因為工程有很大機會對學院、老師與同學,以及學院周遭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院長曾多次設法跟政府部門商談,要求更多了解工程的選址考量,以及工程對周遭環境所帶來的影響。這過程並不順利,但院長卻未因此而放棄。他一方面繼續與對方跟進,堅持要對事件弄個明白;另一方面多次教導、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群體,我們不會使用世界的方法去面對難處,例如藉著大眾媒介來製造輿論。院長再三要求校內各人繼續為事情禱告,但同時指出,若政府所作的是合情合理,我們便應該接受安排,縱然這並非我們的意願。這事情讓我更深體會,作為基督徒,就應以合乎真道的方式來處理事情。縱然立場不同、意見不同,我們仍應該盡力彼此尊重。正確的事情要堅持,但也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表達——用符合基督徒身分的方法來表達。院長的身教,正展現出對上帝的信心。只有相信上帝的群體,才無須懼怕世界的權勢,也不需要世界的手段。

  作為一個神學生,這事件讓我看到我們應該怎樣事奉上帝。當我要承擔傳道人這個職分的時候,事奉的結果固然重要,但事奉的方法、過程必須服在上帝的真理之下。教會必須努力持守教會的本質,不為世俗所玷污,信仰群體的生活正正是要展示基督信仰的寶貴。

  在「浸神」這個大家庭,除了愛護我們的院長、教授,還有一群不辭勞苦地為學院、為同學服務的同工。同學每一天在學院裡能夠有這麼美好的學習環境,得以享受各項設施,全賴一群辛勤、忠心事奉的同工。由於我曾有機會在學生會事奉,因此有較多機會與同工接觸,更能了解他們的工作。學生會的活動很多時都需要學院的協助,有些時候也會向學院反映同學的需要。基本上,當同工聽取了同學的請求或需要後,在可行和可能的情況下,都會盡力幫助同學解決難題。遇上一些突發事情,同工都會盡可能為同學提供「插尖」的服侍,期望幫助同學安心學習。這就如院長常常對我們的教導:在「浸神」家,各人要互相服侍、彼此殷切款待。

  這四年的學習生活,不單豐富了自己的聖經與神學知識,也讓我更深體會上帝的恩典。不僅在平順的時候有著上帝的恩福,就是在困難的時候,上帝的作為仍然給我寶貴的學習。回想自己在讀神學的過程中,曾經遇上一個難題,那時候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在那段日子,當自己獨自一人離開學院時,便會一邊走,一邊將事情向上帝禱告。每次禱告,內心總有一份平安和平靜。經過一段頗長的日子,上帝並未拿走那問題,然而上帝卻改變了我對問題的看法,讓我內心得著釋放。事實上,不止一次,上帝容讓我藉著禱告把問題帶到祂那裡,但同時讓我慢慢以新的眼光去看問題。上帝是垂聽禱告的上帝。

  感謝上帝帶領我走進「浸神」,當中一點一滴的生活片段,都使我的學習生活更充實、更豐富。固然,除了神學院這大家庭之外,幫助我走過這條路的,還有在我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太太和女兒。同時,我也要感謝很多不同教會的兄姊給我關懷與愛護。我相信,你們的禱告正是我在困難時所得到的最大力量。因為,上帝確是一位垂聽禱告的上帝。

相關文章

走在年明路上——對教育與神學教育的反思

周佩珊 遙距教育課程主任   屈指一算,我走在年明路上,今年剛好十年了。年明路帶我走過三年道學碩士、三年神學碩士的晴天雨天,又一路領我走進遙距教育課程,成為這部門的同工。對我來說,年明路是一條通往教育的路途,帶領我在「浸神」接受神學教育,進而在這地方事奉神。窄長的年明路,穿插著老師、同工和同學的身影,在今年8月底開課的日子,路上更添上不少新足印。這群新踏上年明路、預備委身全職事奉的新同學朝氣勃勃,為年明路上的「浸神」景致,增添一番新氣象,也引發我對教育與神學教育的思考。...

新一頁

區紹賢 道學碩士   三年前的盛夏,我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在「浸神」開展人生新一頁。我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是因為從上帝而來的呼召非常明確,而我心裡也有很實在的平安和確據。可是,由於居所距離神學院相當遙遠,上學後每天花在舟車往還的時間不少,身體難免感到疲累。況且放下書包已有差不多二十年,加上自己年紀不輕,要重新投入新環境,去攻讀一個全時間課程,著實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還有,在緊湊的學習之外,尚要適當平衡家庭生活、教會事奉,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以上種種的困難和壓力,究竟自己是如何走過去的,現在回想起來也無法一一記清,只知道上帝的恩典在這段期間一直沒有間斷,更是越來越豐盛!...

「浸神」歲月

賀志勇 基督教研究碩士   歷代志上二十九章15節記載了大衛的說話:「我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意思相同的說話,在創世記、詩篇、希伯來書都曾出現。這些言詞尤其叫我感觸,因為我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我獨自到香港求學,倍感旅途的風霜。有時候,看著校內的劉粵聲紀念大樓,我心裡想:「當年一群遷徙香港、創立『浸神』的先賢,會不會也一樣感受到旅途的風霜呢?」神就是這樣,把我們放入這大潮洪流中,讓我們在旅途上經受各樣歷練,也在不同的驛站獲取補給,在那裡棲息、療傷、加力,好讓我們深知這信仰是真實的——主耶穌不僅叫我們得生命,且得的更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