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與差派:在群體中辨識神的引領
林國彬
院牧、實習主任兼實用神學科講師經文:徒十三1-3
引言
我今天應否在Facebook回應某人的留言?
我應選擇哪一份工作?
我的終身伴侶就是他嗎?
教會未來五年該有甚麼方向?
教會當如何回應社會?
每天我們都要作很多或大或小的決定。抉擇有時很艱難,因為我們往往在未能掌握全部相關資料的情況下,就要作決定。有基督信仰的人更多一個重要考慮:究竟神的旨意是甚麼?在靈程學範圍,這叫辨識。
辨識與生命
辨識神的旨意可以有不同的進路。本文的立場是:我們所相信的神,是永活的神、慈愛的天父。祂時刻看顧著我們,會在適當時候給我們引導,也給我們很廣闊的自由。神仍在,祂仍然說話。因此,辨識是建立在我們與上主的親密關係上。神今天仍然親自向我們說話,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敏銳的耳朵,在眾聲喧鬧中專心聆聽,並分辨出祂的聲音。這就需要我們熟悉神的聲音,亦即與祂緊密結連。
史密思(Gordon Smith)用一幅很美麗的圖畫去描繪這一進路:人生路上要作大大小小的決定,雖然看似艱難,其實是我們與神共舞。神有引導,我們追隨。既要操練基本功,也講求即興。要敬畏神,但並非誠惶誠恐(是兒女的心而非奴僕的心);不是應付測驗和考試,而是享受其中的歡樂。如此,人生路上的抉擇,也就是靈程路上的操練和成長。
由此可見,辨識不單講求原則和方法,歸根結底是生命的問題:我們要培育自己成為一個懂得辨識的人。
除了上述的基本理念,也要探討實際的操作。可惜一提到辨識,我們通常很快就聚焦於個人層面的當下決定。在討論實際操作時,如果只著眼於個人層面和當下決定,好些重要的考慮就被忽略了。若討論焦點只是當下的決定,那麼,神對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召命(也稱為志業),就容易被排拒在外,甚至被遺忘。神對我的召命,是此刻當下的決定的重要脈絡。首先弄清楚我此生的召命,然後任何時候的當下決定才有意義。
同樣,若只著眼於個人層面的抉擇,就會失落了信仰群體對辨識神旨意的幫助。福音派信徒在談及辨識時,焦點往往只在個人與神的關係。這很重要,但並非全部。即使看來只牽涉我個人的決定,在我作出辨識的過程中,信仰群體也是不可或缺。因為從負面看,人有時會自欺,需要別人的提醒。有時我們自以為聽到神的聲音,其實可能只是社會的聲音,或是一個深深影響著我的人很久以前的聲音,甚至只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聲音。從正面來看,信仰群體不應被忽略,因為聖經充滿著神藉著人向其他人說話、顯明祂心意的記載。例如從使徒行傳第十三章,我們看見當安提阿教會的領袖一起敬拜和禁食時,聖靈就在這群體中間說話,親自指引。
辨識與群體
下文嘗試從使徒行傳十三章1至3節去看蒙召與差派,也就是在群體中辨識神引領的一個實例。經文這樣記載:「在安提阿的教會有幾個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稱為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王希律一起長大的馬念,以及掃羅。他們事奉主和禁食的時候,聖靈說:『你們要為我把巴拿巴和掃羅分別開來,做我叫他們去做的工作。』於是他們禁食禱告,按手在兩人身上,就派他們去了。」(新漢語譯本)
使徒行傳第九章記載保羅在大馬士革路上蒙召,但直到大約十三至十四年後,他才被安提阿教會差派出去宣教。在保羅身上,我們看見先有神個別的呼召,然後有信仰群體的差派。聖靈何時賜下指引,我們不能控制,只能仰望和等候。但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聖靈工作的場景:聖靈是在群體的屬靈操練中說話。因此,我們有需要學習在群體中辨識神的引領。
根據這段經文,當時安提阿教會的領導團隊有五個人。聖靈不是單獨向巴拿巴或保羅說話,而是向整個領導團隊發出指引。雖然這小群體只有五個人,但每人都有很不同的背景。巴拿巴是利未人,原籍塞浦路斯。稱為尼結的西面很有可能是黑人。古利奈在現今利比亞境內,所以路求是北非人。馬念則在王宮長大,而保羅原是生於大數的法利賽人。
教會是個多元而合一的信仰群體。安提阿教會是個多元群體(十一19-21),它的領導團隊也有不同背景。在偏重個人主義的現代社會裡,通常我們提到群體時,多是指一班因彼此相近而走在一起的人。但事實上,現實中的群體是由彼此有差異的人組成。
群體的辨識尤其重要。我們會遇見跟我們很不同的人,但他們卻是神給我們的禮物,是神將他們放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上。與我們愈不相似的人,愈是寶貴的禮物。因為在分辨聖靈的聲音時,我們要提防自欺,不要把其他聲音當作神的聲音。與我很不同的人,特別是那些我信任並深深認識我的人,最容易察覺我在欺騙自己。因為他們不是用我慣用的觀點和角度來看事物,加上他們是旁觀者,很快就知道我是否在自欺。群體誠然可以幫助我們分辨聖靈的聲音。
聖經充滿著神透過其他人說話,以顯明祂心意的記載。使徒行傳這段經文沒有明言聖靈如何說話,但若參考這書卷其他有關先知的記載(這五個領袖是先知和教師),加上聖經學者布魯斯(F. F. Bruce)根據這段經文的異文推斷,很可能聖靈是透個這五個領袖的其中一員,開口向這領導團隊說話,講述聖靈的指引。
群體對辨識神的旨意很重要。神向我們發出個別的呼召,然後信仰群體差派我們出去事奉。因此,我們的事奉須要向群體交代,向群體承擔責任。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完畢,就回到安提阿教會,向差派他們的群體交代(十四24-28)。
辨識與屬靈操練
這段經文只有短短三節,卻提到安提阿教會五個領袖的三個屬靈操練:敬拜(「事奉主」的其中一個解釋)、禁食(十三2、3)和禱告。
今天的教會領袖如何可以聽到聖靈的指引、知道神的心意?透過工作會議?還是像這段經文所說的,我們一起敬拜、禁食和禱告?不是個別敬拜、禁食和禱告,而是一起敬拜、禁食和禱告。
屬靈操練對辨識很重要。辨識是建立在我們與上主的親密關係上。神今天仍然親自向我們說話,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敏銳的耳朵去聆聽和分辨。這就需要我們熟悉神的聲音,與祂緊密結連。屬靈操練是生命的操練,建立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也就是培育自己成為一個懂得辨識的人。
群體對辨識既然這般重要,我們不單要有個人的屬靈操練,更要有群體的屬靈操練。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其《屬靈操練禮讚》(The 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一書,將屬靈操練分為三大類:內在的操練、外在的操練、團體的操練。福音派信徒在談及屬靈操練時,焦點往往在個人與神的關係,較少提到群體的屬靈操練。如果我們要學習辨識的功課,就要注重群體的屬靈操練,例如一起敬拜、禁食和禱告。
群體要用時間來建立,像巴拿巴和保羅就長時間在安提阿教會聚集和事奉(十一22-26,十四24-28)。群體的屬靈操練也要成為習慣。巴拿巴和保羅不僅在安提阿教會敬拜、禁食和禱告時,聽到聖靈的聲音,蒙教會差派,並且在宣教旅程將結束時,「兩人在各教會選立長老,禁食禱告後,把他們託付給所相信的主」(十四23,新漢語譯本)。群體的屬靈操練看來是他們的習慣。
結語
使徒行傳記載了初期教會的重要時刻和其中的決策。信仰群體對決策的看法,與其他人的看法有所不同。其他人就重要事情作決定,首要講求後果,於是權衡輕重,計算利害。信仰群體也考慮這些,但除此之外,更講求辨識:在我們作出決定時,神如何引領?
在使徒行傳第九章,主耶穌親自向當時仍在迫害門徒的掃羅顯現,但主耶穌也在異象中向亞拿尼亞說話,讓保羅的呼召有明確的印證。接著在第十章,彼得竟然前去向羅馬軍人哥尼流傳福音,他們兩人也是同樣見到異象,可互為印證。由此可見,即使在某些我們以為只牽涉個人的事件上,神也可以藉著其他人來顯明祂的心意。
至於牽涉整個群體的一些決定,除了第十三章這一段,還有揀選馬提亞代替猶大(第一章)、揀選七人打理膳食(第六章),以及耶路撒冷會議(第十五章)。從這些經文,我們同樣在辨識之中看到群體和屬靈操練這兩個元素。一章23至26節和六章1至6節都提到禱告。在耶路撒冷會議,使徒和長老聚集商議,眾人輪流發言,學習聆聽。經文所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好像只記述人的對話,但在使徒和長老寫給外邦信徒的信中,卻清楚寫著:「因為聖靈和我們都認為,除了以下幾項必要的事,不把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十五28,新漢語譯本)
總結而言,辨識不單是原則和方法的問題,歸根結底更是生命的問題:我們要培育自己成為一個懂得辨識的人。在這培育的過程中,群體的屬靈操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原是林國彬院牧於今年1月28日在本院早會分享的信息,講章經作者修訂後於本欄刊出;原稿有部分內容亦見於作者所撰〈與神共舞——靈程路上的辨識〉,該文有不同重點的演譯,載於《阡陌文藝雙月刊》第九期(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