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者的特質

蔡禮遜

道學碩士三年級

經文:徒八26-40

前言

  今天我會與大家看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監傳福音的事蹟,一起從中學習。從使行傳八章5至6節,我們知道腓利既會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又能行神蹟,並且他在撒瑪利亞的福音工作有相當好的果效。第6節說:「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地聽從他的話。」第8節更說:「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相信大家一定期望自己的福音工作有這種果效,我們都憧憬自己的福音對象「同心合意地聽從」我們的話,並且「大有歡喜」。只是,我們也明白,福音工作的果效如何,並不是我們能夠完全掌握的。因為這是聖靈工作的範疇,就正如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教導一樣,他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林前三6)作為傳道者,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栽種和澆灌,並且思考如何做好我們的本分。因此,今天藉著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監傳福音的事蹟,讓我們一同思考:一個傳道者應有哪些特質?甚麼特質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順服聖靈的帶領

  第一個我們可從腓利身上學習的特質,是順服聖靈的帶領。八章26節說:「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這段敍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主的使者對腓利的要求,在常人眼中可說是近乎不合理的命令,因為向南走根本就跟原先的路程相反,而且那裡更是一個人煙稀少的曠野。我們心中可能會想:為何主的使者叫我向南走到曠野呢?難道在曠野有人等待著我去傳福音,有人等著信主嗎?我們不知道腓利是否有同樣的掙扎,因為聖經沒有記載。聖經所記載的,卻是腓利馬上回應主的使者的命令,第27節說:「腓利就起身去了。」

  腓利回應主的使者的命令,結果促使埃提阿伯太監信主。這個福音機會,相信一定不是腓利可以預計的。埃提阿伯太監是一個手握大權的官員,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埃提阿伯太監信主,不單改變了他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為一個族群帶來生命改變的機會。這個福音廣傳的契機,又怎會是腓利可以預計的呢?我們又怎可以預料到一個杳無人煙的曠野之旅,竟是福音能夠傳到外邦的起始點呢?

  使徒行傳一章7至8節記載耶穌對使徒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埃提阿伯位於非洲東部,按照當時羅馬的地圖,可說是與地極相連的一個地方;即是說,腓利是第一個信徒向居於地極的人傳福音。八章40節說:「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使徒從耶穌領受了使命,要將福音傳到地極;今天腓利這個非使徒能參與神國的拓展,叫福音得以傳到地極,是因為他順服,以致能夠抓緊聖靈為他預備的一個機會

  這個埃提阿伯太監,一方面是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掌管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在世人眼中,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是上流社會的人;但另一方面,他卻是身體有缺陷的人。他是一個太監,在猶太人眼中,他本是被神國拒絕的人,是低下階層。腓利將福音傳給這個同時擁有最高身份與最低地位的人,代表著福音所能觸及的生命範圍是何等廣闊,也讓世人能具體地理解,神國是能夠包容不同種族、不分尊卑、無分彼此的理想國度。腓利之所以能夠參與這個神國的開展計劃,是因為他順服聖靈的帶領

  我今年將會畢業了。畢業班的同學都要思考自己的前路,我也是一樣。我要思考哪裡是自己要去服侍的工場,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希望回到自己的母會事奉;但這段聖經卻提醒了我,要讓聖靈的心意成為我的心意。如果神要我去別的地方服侍,我也要學習放下自己的堅持,順服聖靈的帶領。請大家不要誤會,我不是說母會已經拒絕我,或是有別的教會或機構向我提出了另一個更好的事奉職位,我只是反省到原來自己還沒有將聖靈的心意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各位弟兄姊妹,有一天若你清楚神要呼召你去為祂做一件事,而祂要你做的事卻與你所預計的方向不一樣,那你是否願意順服聖靈的帶領呢?腓利的行動成為我們一個美好的榜樣,盼望我們也像他一樣,作一個順服聖靈帶領的傳道者。

成為受苦的僕人

  除了甘於順服聖靈的帶領,傳道者也要成為受苦的僕人。第二個可以從這個事蹟學習的功課,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另一特質,是甘於為信仰而受苦。

  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埃提阿伯太監是去耶路撒冷敬拜,在回程的路途上,與腓利相遇。腓利順從聖靈的帶領,前去貼近太監的車,結果聽到太監在誦讀聖經。他就抓住這個機會講解太監所讀的先知書:「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徒八32-33)經文出自以賽亞書五十三章7至8節。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的信息是講述一個受苦的僕人,預表神所差遣的先知會以受苦僕人的形象向世人顯現。在以賽亞的時代,沒有人願意聆聽先知的聲音,先知也受到世人不公平的對待。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監講解聖經,將以賽亞書所描繪的這位受苦僕人指向耶穌基督,從而說明先知的預言應驗了。耶穌基督在世的事蹟正是受苦僕人的典範,祂在自己的家鄉不被人接納,又被自己的民族厭棄,最後更被自己的門徒出賣,被人釘在十字架上。

  腓利向太監講解的福音,並不是信耶穌後就一帆風順、所有問題從此迎刃而解的福音。信耶穌是要受苦的,跟隨耶穌是會受逼迫的。埃提阿伯太監聽到腓利的講解後,一定思想到自己貴為國家的權臣,信耶穌這個決定會為他將來的生活、他的仕途,帶來怎樣的困難和挑戰。使徒行傳的讀者提阿非羅看到這段敍事的時候,相信腦海中一定浮現出一幕幕門徒為基督的緣故受迫害的圖畫:例如,在第四章,彼得和約翰如何因為向百姓教導悔改歸正的福音而被收監;在第七章,司提反在議會中向眾人辯明福音後,如何被人用石頭打死;還有第十三、十四章,保羅和巴拿巴在小亞細亞傳福音時,如何面對種種迫害……。這些門徒因堅守信仰、傳揚福音而面對挑戰和壓迫,他們的忠勇事蹟必能幫助提阿非羅,以至今天的我們,去思考自己在生活和事奉崗位上,要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因信仰而承受的艱難、挑戰和迫害。

  你們是如何理解「信耶穌是要受苦」這個事實呢?你可能認為,我們處身香港這個文明社會,為信仰受迫害好像是很遙遠的事。也許你會相信迫害的事正發生在世界上其他不同的地方,例如浙江的教會被強行拆除十字架、外國面對「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等。這些事正在發生,只是暫時離香港還好像太遙遠了,與我們的生活、事奉有甚麼關係呢?難道香港會受到恐怖襲擊嗎?神學院的十字架會被特區政府拆下來嗎?

  但其實只要我們細心思想,相信我們就能明白對信仰的壓迫可以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有一天你可能因為向人表達你的信仰立場,而被別人以言論攻擊;或者,有一天你可能因為踐行基督的教導,維護弱勢社群的利益而得罪了權貴,為自己甚至家人帶來麻煩;政府的操控和打壓,甚至有可能已經以另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形式悄悄地影響教會。

  跟隨基督確實要付出代價,信耶穌、傳講祂的福音是要受逼迫的。但我們要感恩,因為耶穌在世的時候已經親身經驗十字架的凌辱,並且復活得勝;聖靈更降臨在每一個願意跟隨基督的人身上,加添他們勇氣和力量去面對苦難!埃提阿伯太監聽完腓利講解受苦僕人的信息之後,不單沒有退縮,他的回應更是馬上要受浸歸入基督。第36節說:「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浸有甚麼妨礙呢?』」信耶穌要受苦的事實,不單沒有妨礙他相信耶穌的決心,更成為他跟隨基督的動力。

  弟兄姊妹,今天就讓腓利的事蹟成為我們的提醒,讓我們一同思考傳道者的特質,學習成為一個順服聖靈的帶領、並願意為主受苦的僕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