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成真
韓玉芳
道學碩士
韓玉芳(左二)與同學合照
進入「浸神」之前,對於在內地牧會多年的我,離開教會脫產讀書是一個不敢奢望的夢想。然而,也許是神查看了我的苦情,知道我的缺乏,顧念我的渴望;有一天,我竟意外得到了參加出國考試的名額。於是我迫切向神禱告,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儘管過程中仍有坎坷,但出於神的保守,我的夢想終於實現。
孤獨與同行
剛剛入學最初的三個月,一切都是陌生的。雖然同學和老師都很熱情,但仍然無法消除我內心的孤獨。我常常一個人在校園的草地上散步,在月亮的陪伴下,邊走邊向神禱告傾訴。我雖然渴望知識,卻明白知識替代不了個人生命與神的真實關係;因此,我最多的禱告是求神保守我的心永遠不要遠離祂,「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經過六年多的教會事奉,我已幾近枯竭。傷痕纍纍的內心令我對信仰迷惘,對人失去信任。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神將我親自帶領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醫治我,安慰我,重建我。在香港這個相對自由輕鬆的環境下,再加上「浸神」這相對人際關係簡單的學院裡,神讓我看到了原來仍然有那麽多對信仰真誠的牧者和老師,在信仰的路上我並不孤單。同時,神也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信仰永遠都是自己與神之間的關係;即使身邊找不到可以讓你學習的屬靈長者,仍然可以持續不斷地從神那裡重獲信心和力量。
枯竭與安息
另外,曾經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也在靈建課程裡找到了答案。也許在許多人心目中作專職傳道人是既「辛苦」又「心苦」的事,而我卻認為事奉神也許身體會疲憊,但內心應當是滿足和快樂的。然而,在我之前的事奉經歷中,每個主日卻是我最害怕、最有壓力的一天(從早上5點起牀往教會,一直事奉到晚上10點,才能回到家裡;這整整十七個小時的工作,使我身心疲憊)。不單如此,由此而引發的惡性循環——對週日的恐懼影響週六晚上的睡眠——更加增了我主日事奉的重擔。理性告訴我這種狀態不對,但在問題的根源還沒有找到之前,我將這種重擔歸咎於教會管理不善。
然而,上了靈建課程之後,有一天,神突然問我:「沒有安息!你的神在哪裡?」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安息是隨時隨事而隨在的。是我自己不懂到神面前享受安息。即使我們有時候受制於外界因素,但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裡面的生命是可以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享受神所賜的安息!感謝神,我明白了,也慢慢學會了釋放!
創造與關係
但換個角度來看,周圍的環境又確實對人有一定影響力。原本我是喜歡安靜、享受獨處的人,以為作好自己、善待別人是一種美德,不要太關注別人的私事。但「浸神」這個團契所踐行的關顧他人、殷勤款待,卻必須打破我這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原來關注別人並不意味著窺探隱私,乃是付上關心與問候,並且人人都需要也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鼓勵。原來神所要的不是人人獨善其身,祂更想要的是我們活在彼此的關係中,因為神是在關係中創造了我們,又創造我們生存於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遠比做事的結果更重要。神創造人、創造世界、建立教會、建立團契,就是希望人在關係中去塑造彼此的生命,使生命更加成熟。
感謝神在這兩年多時間通過「浸神」不斷啟發我,指出我生命中的盲點,讓我學會在神裡面得享安息,讓我更看重生命的關係。我回到教會的事奉中,原來的失眠問題已經得到醫治。雖然教會的管理和時間安排沒有改變,但每個主日的事奉都讓我享受安息所帶來的喜樂和滿足,享受神所賜事奉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