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街坊 愛全人

吳紀言

神學學士同學

第四組(大角咀)合照

  是次屬靈操練日讓我有機會參與大角咀新福事工協會舉辦的社區導賞。這所機構讓參與者以「落區體驗」的方式,親身學習認識貧窮人的需要,從而學習對他們的需要作出正確的回應。

  導賞員指出,很多教會只意識到坊眾靈魂得救的需要,但往往未能顧及其現實生活的需要,例如衣、食、住、行、工作等。導賞員說,關顧區內貧窮人時,他們以「街坊」稱呼對方,而非「貧窮人」。因為稱其為「貧窮人」,就已標籤他們,認定他們是社會的最下層,是需要接受施捨的對象。但稱他們為「街坊」,就是以同區鄰里的身分去接觸他們。要作一個鄰里,首要是認識及掌握社區的特色和文化,從而了解對象的所需。不然,「幫忙」隨時變成「幫倒忙」。

  猶記得當天導賞員帶我們參觀露宿者的住處時,指出在港露宿是合法的,但是「阻街」是非法的。政府人員往往就是以阻街為理由清理露宿者的帳篷。他們這樣做的時候,被清理的是阻街的物品,還是露宿街頭的人呢?

  導賞員希望藉著社區導賞,讓人明白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去幫助別人,而要從受助者的角度去幫助他們。真的,我想到在事奉上,很多時候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服侍的對象。然而,自己所盡的努力原來可以不是對象所需要的。在貫徹愛的服侍上,不應該止於盡己力,更須要認識對象的背景,按其需要幫助他們;非從自己的角度,而是從對象的角度,這樣才可作出較為合宜的服侍。

  耶穌來,不單叫人靈魂得救,也同時要恢復人自己的「人的身分」。所以,我們要關顧人的整個生命。既要復和人神的關係,也要顧及他們的物質需要、靈性需要、個人尊嚴,好讓人的整個生命都經歷耶穌的更新轉化。可以做的應該不只是物質上的救濟,或救恩知識的傳遞,應該還有更多任重道遠的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