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重建下的深耕細作

曾煥琳

神學學士同學

第一組(油麻地)合照

  我們第一組到訪的社區是油麻地。導賞員帶著同學們走進油麻地的大街小巷,讓我們認識這個面臨重建的舊社區。

  我們首先來到砵蘭街。這裡有多個跨境直通巴士站,旁邊有一座新簇簇的酒店,聳立於周圍的舊區設施之中。導賞員指出,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導致不少舊式小店結業。人脈隨著小店的結業逐漸疏離,舊日社區濃厚的人情味已不復見。

  後來,我們來到一所教會大樓前面,教會屋頂有一座塔樓。原來,以前並沒有這許多的高樓大廈,站在教會的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油麻地。牧者們在塔頂為社區禱告,那時教會與街坊的關係非常密切。相比以前,現今教會與社區的關係就疏離了。

  正當思考人際關係愈見疏離的問題時,我們在德昌里看到一所咖啡店,近路旁處放置了一個雪櫃,雪櫃門是面向外的,並且寫著「與坊眾分享」。這雪櫃本身既提供幫助給有需要的人,也成了一個開放的小平台,讓其他有心人捐獻食物飲料。

  來到咸美頓街的「生命工場」,其中的工藝品有新的,有舊的。原來,大部分的工藝品都是來自結業的小店。這裡提供寄售的場地,讓那些工藝品再次重現坊間,並且希望這能或多或少延續昔日的人脈感情。

  這次社區導賞,讓我重新思考社區的福音工作。那所有屋頂塔樓的教會,從樓宇的設計,可見昔日教會對社區的承擔,以及兩者彼此的密切關係。可是,大環境在轉變(可見的:有更高的建築物遮擋塔頂視線;不可見的:社會人心愈趨功利、冷漠),教會在社區關顧的事工上,有沒有改變呢?從那咖啡店雪櫃的擺放設計,可以看到原來一個小動作,就能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這不禁令我反思,教會要廣傳福音,遍達社群,並非想像般困難。或許這只視乎我們有多願意「深耕」和「細作」。

相關文章

與他者同行

李家輝 神學學士同學 第六組與第七組(深水埗)合照   1月16日,屬靈操練日當天,我們第七組去了深水埗。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