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作」:社區營造與教會使命

禤智偉

實用神學(社會倫理)助理教授

  長久以來,香港的教會服侍社會的模式,不外乎是「為人做事」(working for)或「為人發聲」(being for),卻缺乏「與人共事」(working with),甚至抗拒與教外的人和團體合作,更遑論去學習效法耶穌基督「與人同在」(being with)。然而,與教外人共事、同在不但是可取的,更可以是教會美好的公共見證。在實踐上,教會可以借鏡所謂「草根民主」或者「日常生活政治」(ordinary politics)# 的經驗,筆者稱之為「深耕細作」的三部曲。

一、社區把脈,鄰里勘察(neighbourhood audits)

  堂會每逢構思新服務和籌辦活動,必須先了解區內是否已有類似的服務,哪些團體機構會是競爭對手,哪些可以是合作夥伴。教會要扎根社區,最基本要認識處身社區的真實面貌,盤點區內現存有形無形的資源、力量和社會資本,以及找出社區真正的需要和缺乏、矛盾和張力。每個社區內的不同組織、群體、個人,其實已經掌握數之不盡卻未被善用的資源、智慧和經驗,例如:在大財團壟斷勢力的外圍邊緣生存的自僱人士、個體戶、小商戶老闆,他們都擁有某程度的自主能力、經濟實力、知識技能和專門才幹。社區的鄰舍互助會、業主立案法團、學校的家教會、基督教的非政府組織,以至地區的堂會、教會學校、社服中心,都有可供共享的物資、空間、時間,可以成為社群組織的根據地、聚會所和連結點。

  堂會的行動策略,可以用職青、成人團契為起步的試點,一班弟兄姊妹在社區閒逛漫步,用自己的腳切實地感受街道的凹凸與平坦、狹窄與寬闊、擁擠與疏落,呼吸社區的氣息,偶爾與巧遇的陌生路人、街坊鄰舍、店鋪老闆夥計,友善地攀談一下,介紹自己,認識對方,聆聽街坊生活上的喜與憂。若要更有系統地認識社區,可以從「醫、食、住、行」四方面,計算當區居民日常生活的成本開支,量度生活質素,例如:

醫:

區內有否公立醫院?最就近的急症室在哪裡?有否私家診所在公眾假期照常開診?平時收費多少?長者是否享有藥費折扣?等等。

食:

除了超級市場,還有傳統菜市場嗎?是否容許路邊擺賣?餐廳食肆的選擇和價格如何?等等。

住:

公屋、大型屋苑、獨立私樓、唐樓的分佈和人口密度如何?區內有否「劏房」?最低的租金市價是多少?有否街頭露宿者?等等。

行:

外出工作有甚麼交通選項?價格比較?繁忙時段的候車時間?等等。

二、凝聚社區,連結夥伴

  外國公民運動多年的實踐早已證明,當一班人就共同關注的議題(例如社區的生活遭遇)彼此申訴憂慮與難題,遠勝於一開始就面對面各自表述主張和立場。即使本來看似意識形態對立或利益矛盾的人,當聚焦於日常生活的大小問題,都有可能發現,原來大家有共通的經歷,分享著共同的命運,甚至產生鄰里間的歸屬感,而不必再鬥贏輸、論對錯。

  地區堂會可以並且應該成為社區力量的核心或種子,將其他的組織組織起來(organizing organizations),集合力量,而非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方法是使用鄰里勘察所發現的社區生活狀況作為商談的基礎,邀請不同的群體和個人,由當區在地的居民,從下而上,一起從整體社區的角度,去想像、策劃和推動社區更新。

三、社區自強,實現力量

  要實現「自己社區自己救」,有一道通用的竅門:最初的時候,儘量先選取稍有一定勝算(winnable)、與民生有具體密切關係的小議題,作為爭取轉變的焦點,讓當區居民有機會經歷一下群策群力、改變生活的成功滋味。

  所以,「深耕細作」著重過程多於成果,因為真正要被推翻的是一種迷思:如果一切的力量和權力,真的被政治上或經濟上的強勢者完全獨佔,尋常百姓就只能夠認命,無奈接受自己是徹底無助的無權者。我們要抵抗的是社會上(包括教會內)瀰漫的無力感,通過製造機會,讓不同背景、信念、階層、又彼此為鄰的人,去發掘大家實在擁有某些可以通過分享、聆聽、商議、共同行動,從而壯大的公民實踐力(civic agency),互相充權。這種無權者的力量不需要由當權者施捨,而是屬於我們大家的;在社區裡共同生活的,並非陌生人,而是鄰舍,沒有誰是獨立或孤立無助的個體。

  可是,教會又願意放棄慣常以目標為本(purpose-driven)的工具性思維,嘗試學習這種與別人合作、與社區同在的服侍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詳見禤智偉:〈基督徒的見證:日常生活政治作為抵抗〉,《山道期刊》卷十九第一期(2016年7月),頁93-119。

* 本文節錄自筆者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屬靈操練日」(2018年1月16日)之講稿

相關文章

與他者同行

李家輝 神學學士同學 第六組與第七組(深水埗)合照   1月16日,屬靈操練日當天,我們第七組去了深水埗。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帶領我們導賞該社區。大家對深水埗的認識不深,希望能透過這次旅程認識更多。...

愛街坊 愛全人

吳紀言 神學學士同學 第四組(大角咀)合照   是次屬靈操練日讓我有機會參與大角咀新福事工協會舉辦的社區導賞。這所機構讓參與者以「落區體驗」的方式,親身學習認識貧窮人的需要,從而學習對他們的需要作出正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