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信望愛」門徒群體與擴建校園

曹偉彤 院長

  猶記得九年前我就任院長之初,有一位非常關心本院的肢體主動向我提出,願意向本院捐助一筆為數不少的奉獻,作為興建新大樓之用。當時我想到自己剛出任院長,學院百廢待興,只願一心尋求神的引導,教我如何帶領神學院走出陰霾低谷。肢體對學院奉獻的愛心我既不可辜負,但一切必須配合神的時間,而當務之急是讓學院重上軌道,於是我在神面前立定心志,在神學院這塊神所賜的土壤上默默耕耘,靜候神所預備的時機來臨。

「信望愛工程」逐步實現

  擔任院長兩年後,學院踏入六十週年鑽禧院慶年。2011年2月20日舉行感恩崇拜。我在會上按著從神領受的異象,與眾董事、校友、師生和同行者,分享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信望愛工程」的憧憬。我強調要在「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基礎上,建立一個以「信」、「望」、「愛」為標記的門徒群體。當中具體事工的落實,包括以下四方面:

  擴大教授團隊:老師是推動學院前進的引擎。我們須要加入更多兼具品格和能力的老師,建立強大而堅實的老師團隊,讓他們專心致力於教研工作和門徒領袖的培育,並且發揮團隊的協合作用(synergy),多進行跨科際的研究和對話。這樣,神學院便可邁步成長,日趨成熟,得以培育下一代同樣具備品格和能力的門徒領袖。除了聖經科和神學科已有相當堅實的老師團隊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建立實用神學科的老師團隊;在宣教、宗教教育、生命輔導、教會音樂等學科上,加入品格和能力兼備的好老師。

  現時的老師團隊中,有大約半數是近十年增聘的新老師;當中尤以實用神學科的新老師居多。我們期望有更多天國人才加入成為我們的老師,在神的恩典中,一同經歷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一同委身於門徒式神學教育

  發展研究院課程:「浸神」當初構思開辦博士課程,並非出自「人有我有」的心態,而是從神國的角度出發,看到三方面的需要:(1)訓練有成熟思考和辨識能力的學者和傳道者,就能幫助教會反思教會的問題,並且回應教會所處身的社會和世界的需要,在這世代為真理發聲,以達成整全的使命(integral mission)。(2)善用我們優良的師資和學習資源,幫助培訓香港及亞洲的神學人才。我們的博士畢業生,將來可於國內的神學院或大學講授神學,或在北美的華人神學院任教,或在東南亞的華人或非華人群體中培育當地的神學人才,去培育當地的牧者。這是宣教事工的另類實踐,是有多重收成的宣教進路。(3)一方面為「浸神」的校本部、信徒神學教育部及遙距教育課程裝備下一代的教學人才,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和東南亞的神學院預備人力資源。

  經過三年多的醞釀和籌備,「浸神」在2013年初開辦神學博士課程。現時在本院修讀博士課程的學生,有兩名是本港學生,有三名是來自國內的學生。隨著我們的另一研究院課程──神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相信有部分成績優異又對神學教研工作有負擔的畢業生,將會報讀本院的神學博士課程。再者,近年全國兩會陸續派國內神學院老師及教牧同工來本院深造,深盼我們的博士課程,能夠為國內培育更多品格與能力兼備的教學人才和專才!

  除了開設博士課程之外,近年「浸神」神學碩士課程的長足發展,也著實叫人驚喜。本院在2000年成立研究院,開辦神學碩士課程。課程開辦之初有六名同學修讀。隨著老師陣容的加強、課程編排的改進,以及基礎課程(包括神學學士及道學碩士課程)在教學上的提升,近年神學碩士班的學生人數不斷躍升,目前正修讀該課程的學生有接近五十名。他們有些是成績優異的「浸神」校友,期望繼續在原校進深學習;也有些是來自其他神學院的畢業生,渴望在我們的學術氛圍、治學方向,以及小班研討課(seminar)學習模式下探求學問。研究院學生人數的顯著上升,標誌著我們在培育神學教研人才方面,獲得豐碩的成果。

  改革和發展信徒裝備課程「信徒神學教育課程」在旺角設有兩個教育中心,方便信徒上課,而「遙距教育課程」則讓信徒在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下接受神學訓練。這兩個課程,均定期進行課程審核和改革,一方面期望課程能與時並進,切合信徒渴望在公餘時間進修裝備的需要,另一方面亦朝向「浸神」各部課程一體化的目標前進,以期信徒裝備神學課程能與校本部課程銜接起來。換言之,信徒神學教育課程及遙距教育課程可以成為信徒蒙召前確認自己呼召、了解自己學習能力的平台。

  近年信徒普遍具備學士資歷,他們對神學院開設碩士程度的晚間神學課程的訴求,十分殷切。鑑於本院現有的晚間碩士課程只供學員主修「傳播學」,範圍內容比較專精,不一定能切合大多數信徒的進修需要和興趣,我們遂於兩年多前開始全面檢討晚間碩士學位課程的內容及未來發展方向。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我們將於今年10月新學年,推出全新的「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既保留「傳播學」的主修選項,又增加「聖經研究」的主修選項,並容許學員不選擇任何主修範圍,藉以提供更具彈性的選擇。修讀「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的同學,假如將來蒙神呼召全職事奉,報讀校本部的道學碩士課程,可以申請豁免核心科目的學分。這就使「浸神」一體化的構思意念,得以進一步落實。

  開設神學研究中心:今天的教會面對很多真實的挑戰,包括多元主義的膨脹、性別倫理的爭議、貧富懸殊的激化、全球人口的老化、社會群體的分化、生態資源的耗盡等。面對這個急速轉變的世界,面對這個高舉多元、以經濟掛帥的社會,教會應如何自處和應對?上述的因素和處境,深深影響著神學教育的發展。「浸神」必須跟隨神的心意,為教會裝備卓越的門徒領袖,以回應世界的挑戰。「浸神」也努力嘗試匯聚社會上不同領域的基督徒專家學者,讓他們與我們的老師團隊,一同探求真理,辨明耶穌基督的心腸,並且以堅實的神學反思,幫助教會適切地回應它所面對的具體問題。因此,我們正構思開設浸信會神學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研究中心和倫理研究中心的可能性。祈求神帶領我們與那些有品格和學問的基督徒專家學者在真道上相遇,共同尋索神的心意,以對應教會的需要,迎對社會的變遷。

「信望愛工程」之配套發展:校園擴建

  「浸神」從何文田山道遷入西澳校舍,轉眼間已經將近二十年。隨著「信愛望工程」逐步落實,現時西澳校舍的空間開始不敷使用:老師辦公室的分配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圖書館在未來數年再沒有空間放置月復月加添的新書,並且學生(特別是研究院學生)也缺乏地方研究思考、交流學問。這些因素,催迫學院須要努力尋覓可使用之空間。

  2014年中,董事會曾成立「購置物業小組」,代表學院洽談購置西澳附近村屋事宜。當時我和幾位董事及同工,在烈日炎炎下到過幾個村屋樓盤實地視察。惟各個樓盤均與我們的需要並不吻合,加上政府新近推出「雙辣招」政策,大大推高了購置住宅物業的成本,董事會遂擱置購買村屋的方案。

  經過反覆思考,我們最後一致認定在西澳校舍內興建一幢新大樓是最佳的解決方法,既便利地方使用的重新規劃,也便利將來的行政和保安管理。憑著對神的信心,董事會於2016年初議決通過西澳校舍第三期擴建工程,以應付學院未來發展的需要。工程項目內容主要是在西澳校舍內新建一幢四層高的大樓,讓學院得以進一步加強其教育及研究的能力。

  新大樓將設有「綜合神學研究中心」,藉以豐富教研文獻及材料的收藏;另外亦設有「綜合學生研習中心」,為學生提供個人研究及集體討論的空間。除了興建新大樓外,工程項目亦包括優化現存校舍的設計,例如在「行政及教學大樓」增設至少十個辦公室,供本院教授、客席教授及研究員使用。

無盡的恩典

  因著神的恩領,擴建計劃得以逐步實現。起初,地政總署向本院批出第一口補地價金額為港幣3,797萬元,作為在西澳校園增加八千平方呎的地價和行政費用。其後,由於本院提供充分的理據,地政總署先後向本院批出第二、第三口補地價金額,分別為港幣1,657萬元及1,591萬元。最後一口價獲本院董事會接納,工程項目隨即全面展開。

  在這初始階段,我們估計工程成本預算為港幣6,000萬元,包括支付增加八千平方呎建築面積的補地價金額,以及興建新大樓的工程費用。此外,我們估計另需港幣1,000萬元,用作添置新大樓的家具設備、增設教授辦公室,以及進行校舍維修及翻新工程,並徹底檢修中央空調系統等。

  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這個歷史性關鍵時刻,我們呼籲你參與「浸神」的「信望愛」擴建工程,以禱告和奉獻與我們一同肩擔擴建的重任。祈求神感動你按祂所賜予你的信心和能力慷慨奉獻,大力支持。深願神從天上敞開窗戶,傾福給我們眾人。

  讓我們一同展翅騰揚,經歷神所賜的信、望、愛!

相關文章

第三期「校園擴建計劃」簡介及發展

張林小雅 行政事務長 新教研大樓之構想   神學院在過去多年無論在課程革新或教授團隊等各方面,均有長足發展,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加。為支援學院持續長遠發展,董事會於2016年初成立「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學院在發展方面的需要及擬定相關的方案。「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隨即在其轄下成立「建築小組」,邀請具恩賜的專才擔任顧問,協助學院行政人員處理修訂土地契約事宜,以及就如何有效使用校舍空間提供專業意見。「校舍發展策劃委員會」經過仔細檢視學院的發展條件後,遂向董事會建議在校園内興建一幢教研大樓,並獲董事會通過接納,且交由「建築小組」落實有關建議。本院師生均獲得校園擴建的最新資訊,眾教授也就學院教研發展所需設施提供意見。「建築小組」和教授代表連同建築師彼此交流討論,塑造出新大樓的設計。...

信望愛工程之校園擴建計劃

  「浸神」西澳校舍第三期擴建計劃,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所以,我們特意邀請曹偉彤院長分享校園擴建計劃的異象和需要,並解釋「信望愛工程」與擴建計劃的關係。此外,我們還邀請了行政事務長張林小雅師母簡介擴建計劃的內容及發展,讓大家了解現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