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神.拆毀再陶造

羅凱睿 (神學學士一年級)

不想讓機會流走

  我在一個基督化家庭成長,是家中的獨子。自幼便跟隨父母上教會——粉嶺浸信會,上主日學,參加崇拜。年幼時,我曾經決志兩三次,當時的心態是覺得十分有趣,沒有認真思考信仰與自己的生命有甚麼關係,以及要讓神改變自己。

  直到中三那年暑假,在教會一個青少年營裡,牧師分享的信息深深打動我。他講述那個少年財主與耶穌的故事。少年財主問主耶穌:「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太十九16)耶穌吩咐他應當遵守誡命,那少年人說自己從小就遵守了,又問耶穌他還缺少甚麼。耶穌便吩咐他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來跟從耶穌。可是,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聽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受感動,眼淚不自覺地湧流,感到從前的自己是多麼頑劣、驕傲,現在是時候活出真正基督徒的生命,由神掌管我的生命;不願意像少年財主那樣,讓跟隨耶穌的機會流走。當下,我和幾位團友一起作決志祈禱。我感受到這次決志跟從前不同,因為之前的決志沒有這種被神的話、神的靈感動的感覺,也沒有感受到自己原來在神面前是那麼不配、頑劣。

你看見了嗎?

  2010年夏天,我參加了母會舉辦的夏令營,主題是「你看見了嗎?」而主題經文為「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這次營會邀請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曹偉彤院長擔任三晚培靈會的講員,內容是講述耶利米先知怎樣蒙召,以及他怎樣回應神對他的呼召。

  營會中,我深深被先知耶利米的經歷所感動。我自覺生命中有許多醜陋的地方,很想神去拆毀我所有祂不喜悅的地方,讓我單單為祂所用。套用營會主題經文的話,自己仍然有很多地方須要被神「拔出、拆毀、毀壞、傾覆」,這才能再被「建立、栽植」。可是,我一直猶疑是否應該決志接受全時間的神學裝備,因為自覺年紀還小,還未中學畢業,尚未出來工作,人生經驗不足。當我想到傳道人要站在台上講道,就更加膽怯,覺得自己一定辦不到。但曹院長的信息激勵提醒我,耶利米事奉的根基不在於人的能力,而在於神的全知和至高無上的旨意。當耶利米聽見神呼召,他以自己年輕、不懂說話來推辭,但神沒有放過他,應允與他同在,又把祂的話放在耶利米口中,正如昔日對待摩西那樣。

  第三晚信息宣講後,在獻心會中,牧師一面帶領大家唱回應詩〈求主用我〉,一面邀請在營會中有感動回應神呼召的弟兄姊妹出來立志。當下,我的眼淚不禁湧出來,對於這份感動既激動又戰兢,好想接受,又很想拒絕。接著,牧師提醒我們:不要因當下的條件不合適而卻步;相反,應該適時回應神的呼召,祂會一步一步引領我們走前面的路;縱然過程十分艱難,但靠著神的恩典,總能渡過。我最終鼓起勇氣和兩位弟兄來到牧師面前,立志為主接受全時間的神學裝備。

甚麼是你最不能放開的?

  營會之後,雖然牧者們均鼓勵我要為踏上全時間裝備的道路積極禱告,讓神在適合的時間為我開路,但因為要應付預科的學業及公開考試,所以我並不十分迫切為這事禱告,心裏打算畢業後工作一兩年才去接受裝備。

  副學士畢業後,我決定不再升學,於是加入一所福音書室工作。期間,我漸漸愛上閱讀不同類型的屬靈書籍;這讓我對信仰有更多反思,也藉此從前人的經驗得到提醒、鼓勵。

  2017年初,身邊的弟兄姊妹開始問我:「你還在書室工作嗎?」、「你何時再讀書?」、「你之前不是曾決志要讀神學嗎?」其實,讀神學這念頭一直縈繞我心。有一次,和一位正在讀神學的弟兄見面,向他講述自己心中的掙扎。我問他:「我怎樣才能確定是時候讀神學呢?」他回答:「首先,你要問自己,生命中有甚麼是你最不能放開的?這就是神要你學習的地方。」這像是當頭棒喝。自小沒有甚麼成就的我,卻在書室的工作裏找到成功感,這使我不想離開這「安舒區」;我發覺自己最不能放開的,是我的工作。

李文斯頓的提醒

  之後,我閱讀《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讀到一段文字,使我再次得著激勵:

一時想成為宣教士的負擔,並不保證一生都能行在這條路上。一時信仰的復興,也不能保證以後能夠走到底。能夠走到底的人,是讓耶穌基督的信仰成為他的生命與性格。我年輕的時候以為,沒有口才怎能傳道?不能講道,怎能傳福音?後來我才知道,福音的信息與傳福音者的生命特質最有關係。傳福音不是為了完成偉大的使命,也不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更不是為了達成改變他人的功效。真誠的傳福音,是以真誠的生命去接觸每一天遇到的人,去做每一天所該做的事。

這提醒我應該把握時間去裝備自己,接受神學訓練,不要再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勝任,因為我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去為神做任何事,我只能完全承認自己的無能,接受自己的醜惡,將自己獻上。神看重的不是人是否有能力,而是一顆願意去為祂擺上自己去服侍的心,也不須要擔心生活的所需

踏上奉獻之路

  接下來,我禱告、與牧者及過來人傾談,又參加了「浸神」的「全職事奉探索營」;這讓我進一步明白,我不是要去尋求神以某種特定的方式來顯示祂對我的旨意,而是要去辨識神怎樣透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去呼召我。我看見身邊許多人向神求一些印證,但我嘗試求過,「印證」卻沒有出現。後來,我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要有一些好震撼的印證,才能踏上奉獻之路;你有這個感動,就已經足夠。所以,我便決定報讀神學院,來回應八年前神對我的呼召。感謝神,我獲取錄入讀「浸神」。希望這四年神學生生涯,不但可以增進自己在書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能將整個人獻上,讓神去拆毀,再陶造,讓我從中學習認識自己,經歷神,與人和睦共處!

  願榮耀歸給三一神!

相關文章

信仰與生命的指路牌

柯兆添 (道學碩士一年級) 兆添與家人 可信的上帝   我從小在教會長大,對上帝的存在很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懷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決志信主。不過,我漸漸長大,也經歷過懷疑信仰的階段(例如,為何有些人自稱基督徒,所作所為竟可如此不堪?上帝又為何允許他們如此做呢?為何我無法用邏輯去理解上帝?)。但感謝上帝,祂幫助我以「信心」克服這一切,讓我明白上帝才是真理,凌駕在邏輯之上;而且上帝是愛,祂甚至連自己的獨生子耶穌也賜給我們作贖價,祂又怎會是不可信的呢?...

讓自己成為別人祝福

陳曼萍 (神學學士一年級) 曼萍與丈夫思晉 陶造我生命   小時候,我是個開心快樂的女孩。爸爸白手興家,爸媽二人奮力工作,讓我和兩位妹妹,一起度過快樂的童年。小學和中學,我都是就讀基督教學校,大約在中三中四時,決志信主,但是沒有上教會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