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際整合的即場示範

何敏超 (2018年畢業)
馬鞍山崇真中學教師

  我曾經修讀過兩個科目,是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一科是「講道學」,由曹偉彤院長和林國彬牧師合教;另一科是「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由禤智偉博士、鄧紹光博士和林國彬牧師三位老師合教。

  若是「單一老師教授」的科目,上課時就只是聽到單一老師就某課題的見解。雖然老師學養豐厚,可以集各家之大成,闡釋其一家之言,但其精煉過程卻不一定展現同學眼前,讓同學可以觀摩。上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課堂時,老師則各從自己專長的領域出發,就某課題提出見解,並且還與其他任教老師交流、討論、整合。對我來說,能夠聽見不同老師如何就同一課題施展其看家本領,已經很精彩;而且,還能夠看見他們如何討論及整合,這更可說是神學科際整合的即場示範,叫人賞心悅目。

  還記得上「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一科的時候,禤老師和鄧老師講解韋利蒙有關崇拜及宣講的觀點。他們旁徵博引,以清楚說明其神學意義,甚至闡述如何藉著崇拜或在崇拜中做神學。當然,這樣說是十分抽象,更遑論要解說如何在這過程中產生倫理效果。這時候,林牧師出來,訴諸其豐富的牧養及宣講經驗,具體解釋在實際處境中,這是怎樣做神學,如何帶來倫理效果;他的講論不但附有例子,還不乏神學性。如此美妙的老師組合,叫同學獲益不少,滿載而歸。

相關文章

「浸神」的「協同教學」

  「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是指兩位或以上的老師合作教授同一科目。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有不少科目均採用「協同教學」的方式,所以今期《院訊》邀請曹偉彤院長談談「浸神」課程中的這個教學模式,並且邀請了那些曾參與「協同教學」的老師及同學,一同分享他們的經驗及感想。

理論與實踐經驗並重

陳慧 基督教研究碩士同學   2018年春季,我修讀了由曹偉彤院長和林國彬牧師合教的「講道學」,當中四分之三課時由曹院長執教。這是我唯一修讀過採用「協同教學」的科目。...

輪流教授 五彩繽紛

陳宇恩 副院牧、教會音樂科講師   2014年,我跟聖經科及基督教思想科的老師,總共五人,一同合教「教會敬拜學」。由於這科目屬於跨科學習,所以需要整合各個範疇,理論和實踐並重。開課前,我們幾位老師一同開會,探討課程的目標、範疇、重點內容,以及功課要求,好幫助同學從聖經、神學、教會歷史、教會傳統及禮儀、教會崇拜事工及牧養、倫理實踐、現代文化處境等多個角度,去思考教會崇拜的職事。課堂是由各專科的老師輪流教授相應的課題;而我主要負責統籌,同場觀察每次上課情況,並且任教後半部分的課堂。我嘗試將聖經、神學、歷史等各範疇整合,然後套用在教會崇拜事工當中,看看如何應用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