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019年4月號 又深又廣的教學 劉詠基 道學碩士同學 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科目,我曾修讀過的包括「教會神學觀」、「講道學」 和「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 學生參與某一科目時,通常期望老師在某個特定的課題上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並且帶領同學深入探討和學習。在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科目,老師們各從不同的向度去處理同一個題目,透過多角度的分析和對話,展示該科目不同面向的多樣性。在「教會神學觀」一科,擅長不同專業的教授們分別從舊約聖經、新約聖經、教會歷史、神學、倫理踐行等不同方面提出清晰的觀點,引導同學深入討論,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到又深又廣的教會觀。在「講道學」一科,曹院長和林院牧既傳授講道的神學與方法,又分享講道的經驗和心得;當學員「試講」之後,還得到兩位資深講員的寶貴意見,真是獲益良多。在「韋利蒙」一科,三位老師在課堂上即席對話交流,將韋利蒙這位牧者能帶給香港教會的貢獻更立體地呈現出來。 身為神學生,我們既須要在不同的學科上扎穩基礎,又須要將所學的作跨學科的對話,但礙於個人的經驗和背景所限,在整合的工夫上難免碰壁。在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科目上,多位老師的親身示範正好幫助我們學習怎樣將不同課堂上所學的融會貫通。當然,我們仍須要反覆咀嚼,細心思考,方能掌握。 wordpress_publish 6 月 05, 2024 評論已禁用
院訊2019年4月號 具「浸神」特色的「協同教學」 林國彬 院牧、實習主任、實用神學科講師 我最早與老師合教的科目,是2008年春季與孫寶玲老師一起教授的「基本講道法」。孫老師負責碩士班,我負責學士班。首四堂,兩班一起上課。孫老師負責第一和第二堂的講課,我負責第三和第四堂。在課堂上,我們兩人有很多互動,同學也反映說得益很大。四堂過去,學士班和碩士班分開上課,同學開始在課堂上實習講道。...
院訊2019年4月號 科際整合的即場示範 何敏超 (2018年畢業)馬鞍山崇真中學教師 我曾經修讀過兩個科目,是採用「協同教學」模式的。一科是「講道學」,由曹偉彤院長和林國彬牧師合教;另一科是「韋利蒙:崇拜、倫理、宣講」,由禤智偉博士、鄧紹光博士和林國彬牧師三位老師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