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019年4月號 老師協作 教學相長 劉振鵬 實用神學(基督教倫理)助理教授 數年前,兩位實用神學科的同事離職後,於2012-13年度開始,我獲指派教授道學碩士課程的「教牧領袖學與事工」,及後於2014-15年度開始,我亦獲指派教授同一課程的「教牧關顧與輔導概論」;前者的合教夥伴是本院院牧林國彬牧師,後者的合教夥伴為資深的專業輔導員朱牧華先生。 「教牧關顧與輔導概論」一科,分成(一)及(二)兩部分,連續兩個學期開辦。這科目清楚劃分上下學期各自的授課內容:上學期由我講授牧養關顧的理論與實踐,下學期由朱牧華先生教授輔導學的理論與實踐,因此我們二人可以各自授課。不過,過去三年,我都在下學期與同學一起出席朱先生的課堂;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時分享個人的牧養輔導經歷,解答同學有關牧養方面的疑難;另一方面,可以向同學提出牧養輔導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刺激同學的思考和想像力。至於「教牧領袖學與事工」,我與林牧師各自負責教授特定的課題,所以不用一起授課。然而,我們都一同出席同學的小組閱讀報告和小組專題匯報,並一起用心批判和回應同學的研究。所以對同學而言,這可能是個不好受的時段,不過卻是他們成長磨鍊的經驗。 「協同教學」可有不同的形式:既可以是老師們同時在場,大家自由地發表意見;也可以是各自負責特定課題,鮮有對話的機會。我對兩種模式皆有一點體驗,因我既與朱先生和林牧師分開授課,也有機會與他們一起上課,同場自由地發問和回應。老師之間這種互動該可讓同學獲益良多,因他們可聽見不同老師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思考角度和經驗,老師們的觀點甚至可以是相反的。 我個人其實也是受惠者。兩位教學夥伴既有學養又具專長,對某些課題的知識、觀點和經驗都是又專業又獨特的;他們彌補我的不足,且開了我的眼界。最後,二人同行當然也分擔了彼此的工作量。 wordpress_publish 6 月 05, 2024 評論已禁用
院訊2019年4月號 具「浸神」特色的「協同教學」 林國彬 院牧、實習主任、實用神學科講師 我最早與老師合教的科目,是2008年春季與孫寶玲老師一起教授的「基本講道法」。孫老師負責碩士班,我負責學士班。首四堂,兩班一起上課。孫老師負責第一和第二堂的講課,我負責第三和第四堂。在課堂上,我們兩人有很多互動,同學也反映說得益很大。四堂過去,學士班和碩士班分開上課,同學開始在課堂上實習講道。...
院訊2019年4月號 扶貧職事的亂與序 佘枝鳳 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 活在貧富懸殊的香港,不少堂會嘗試走進社區,接觸貧者,扶助經濟困難鄰舍。可是,亦有不少堂會淺嘗了助人之樂,便熱情不再,甚至失望離場。本文從實踐神學省思的進路,探討教會扶貧職事中容易出現的混亂和迷思,並以一個堂會個案作為說明例子,然後建議一個秩序有助理順教會職事的亂象。本文目的有二:除了希望讀者明白扶貧職事的亂與序外,亦想藉此介紹實踐神學可以怎樣有助於堂會的牧養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