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會和教會的神學院

受訪者:關永盛執事

  關永盛執事是第二代的基督徒,自幼便上教會,一直在土瓜灣浸信會裏成長、事奉,曾任教會理事會主席,現任執事會主席。關執事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現工作於與股票指數有關的公司。他與妻子育有兩個兒子。

有意義的服侍

  2015年,曹院長誠意邀請關執事加入「浸神」的「院長參議團」。他了解了參議團成員的角色及要求,自己又認同「浸神」的方向(要打造一所面向社會和教會的神學院),而他又對神學教育有興趣,正修讀神學課程,有第一身的神學生經驗,所以最終答應加入。

  關執事認為,在這個年代的香港,社會複雜多變,充滿挑戰。教會和牧者要面對的問題,也變得複雜。神學院如何支持教會,培育合適的牧者領袖,這正是參議團要討論和探討的議題,所以參議團的事奉很有意義。

  關執事認為,參議團的事奉工作量不算沉重,而且讓他獲益良多。一方面,他與院長多了個人接觸和交流的機會,可以從中向院長請教學習。另一方面,由於成員來自大大小小不同的教會,每年一度的交流會,可以擴闊自己的眼界。從他們身上,發現原來各教會對牧者的期望可以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可能比較注重牧會技巧,有些則可能比較注重神學思考,各不相同。

雙重身分 平衡觀點

  關執事自覺在參議團的日子尚淺。每次會議,院長都分享他近期思考的問題,各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關執事既是在學的神學生,明白學生的艱辛及學習體驗,又同時是教會的領袖,了解教牧同工牧養會眾時面對的挑戰。這雙重身分,讓他可以用比較平衡的角度,去討論怎樣的神學課程才能裝備學生成為未來的牧者。

教會與神學院 如何緊扣

  關執事認為,「浸神」與浸信教會之間的聯繫,仍須要努力加強,好讓會眾更多認識神學院。「浸神」培育牧者,牧者在教會牧會;這樣,神學院與教會之間已有間接的聯繫。如果有直接的聯繫,「浸神」能夠幫助教會應對眼前種種挑戰,那當然更好。譬如,除了參與教會的「神學主日」之外,神學院對教會圈子內討論的種種政治、社會的重大議題,能否從神學或聖經角度提出其看法?又例如,神學院老師在工作量可負擔的情況下,在教會教授主日學、舉辦講座、提供查經或小組材料等等。

  關執事認為,神學院其中一個最大的貢獻,就是為神培育時代工人,讓教會能夠面對今天的社會。他期望「浸神」既「出世」又「入世」,既面向教會也面向社會,不僅從事神學研究,訓練牧者,也能夠將其研究成果應用在教會身上,協助教會面對社會上種種的挑戰。

相關文章

時代明燈

受訪者:溫恩智執事   溫恩智弟兄是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殷勤侍主,不遺餘力。他在教會擔任義務司庫三十年,並且還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