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與「院長參議團」

曹偉彤 院長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的「院長參議團」(「參議團」)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來,參議團的發展放緩,成員彼此見面交流的機會亦逐漸減少。直至2009年,我重新招聚參議團各成員,每年舉行定期聚會,情況才開始改善。經過十年時間,喜見成員彼此的關係日趨緊密,並且日益能夠發揮參議的角色。由於大家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每年聚會的討論氣氛都相當熾熱興奮,成員熱情投入,將所知心得傾囊相授,毫不吝惜。

給我新知的良師

  基本上,我是一位牧師、一位學者;世上有許多事情,我既不知,亦不懂。參議團成員成為我吸收外界新知的良師益友。每次週年聚會,我都可以無拘無束地顯示自己的「無知」,將一些實驗性質的構思拋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這群參議團成員,乃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分子,各自在銀行、金融、保險、市場推廣、建築、貿易、教育等不同專業領域,獨當一面。在他們當中,我不怕沒面子,也不怕被揶揄,反而希望透過自己的「無知」,讓他們貢獻各自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彌補我的不足。所以,我很喜歡細聽他們的故事和睿見,吸收他們的經驗。

  過去十年,我就是這樣從他們身上吸取寶貴的人生經驗。誠然,通過聆聽和想像所學習得到的,是有限的,但總體加起來,能夠集腋成裘,開啟我的眼界,豐富我的人生,增添我的經驗,以致我能夠將這些經驗轉化,應用在教會的牧養及神學院的發展之上。

彼此團契的益友

  此外,我不時個別約見參議團成員。一方面,這可以深化會議的討論內容,加深彼此對某些課題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這也是主內肢體之間促膝談心;大家暢所欲言,一同分享事奉的情趣,一同享受生命的交流和團契。

雙向的交流學習

  近年,由於參議團成員的關係日益堅固,彼此的信任度也日見提升,大家都願意敞開心扉,放膽將自己的心事和見解在眾人面前表白。我順著這個大好勢頭,除了繼續吸收他們的經驗,亦越來越多給予他們在教會牧養方面的意見和支持。

  而且,可以說,我在他們中間不單扮演學習者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教導他們有關神學教育的知識。他們固然是各自行業的精英,是教會的領袖,但神學教育這個領域,始終不是他們最熟悉的範疇。因此,我將自己對神學教育的理念、所知道的故事、第一手的經驗,與他們坦誠分享;希望他們從中有所吸收領會,以致他們對神學教育提出的意見,也能夠更適切到位。反過來說,我吸收他們的社會和教會經驗,也有助我所打造的神學,能夠對教會更加適切到位。所以,我期望跟他們越來越多分享我埋首鑽研的神學學問。可見,我們彼此的認識和學習是多方面的。當然,我們透過這事奉崗位最終極認識的,是我們所事奉的神。這是我們一生中最終極、最重要的學習。

擴建工程與參議團成員

  「浸神」的校園擴建工程,經過十年時間的醞釀,最近在5月23日剛舉行了動土禮。我細數當中的故事,其中不乏參議團成員的影子。

  我就任院長初期,有一位熱心的參議團成員打算奉獻港幣780萬元,用於神學院擴建的工作。那時,我已想將這工程命名為「信望愛工程」。但當時學院實在百廢待興,究竟是否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校園擴建呢?於是,我諮詢董事會正、副主席的意見,最後確定當時並不是一個啟動擴建計劃的合適時機。因為,當時神學院進入了歷史轉捩點,到底經歷拆毀後,是否可以重新建立,或是每況愈下?無人知道,只有神知道。因此,我透過她教會的執事向姊妹說:「暫時不要捐獻,求神引領。當神學院將來真的有美好的事工,知道那是神的心意,我們才擴建神學院的硬件;並且,要擴建的話,那時必定是歡天喜地的,喜樂地擴建校園。」

  無論如何,這位姊妹及她家人的心意正正成為學院的打氣,叫我們知道這所神學院是屬於教會,是屬於神。神必賜下陽光雨水,充足的供應,只要我們忠心回應,與神同工。此後,我就專心建立整個學院的靈性氛圍,加強其教學和研究寫作的力量。

  這個時候,我們中間出現了很多新的日常用語,例如「殷切款待」(hospitality)、「神學智慧」,(theologia)、「同心協作」(synergy)、「作主門徒」(discipleship)、「整全宣教」(integral mission)、「休戚與共」(solidarity)、「團契相通」(koinonia)等。隨著相當的日子過去,學院「信望愛工程」的軟件和內容部分的草圖,初步成形了。

  記得2011年2月20日舉行的六十週年鑽禧感恩崇拜上,我分享了「浸神」的「信望愛工程」的憧憬,而具體事工的落實,包括:擴大教授團隊、發展研究院課程、改革和發展信徒裝備課程,以及構思開設浸信會神學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社會研究中心和倫理研究中心的可能性。這些年間,「浸神」無論在師資、學生、出版、研究院課程、信徒裝備課程、遙距教育課程等各方面,在質和量上均有顯著的發展。我們的研究院課程和出版,尤其取得美好的成果。很自然地,學院須要繼續成長,為香港教會和中國教會繼續成長。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地方和設備去配合事工的發展,所以我們舊事重提,再次提出擴建校園的計劃。

屬靈印證與參議團成員

  其實,今次「校園擴建」的工作,不單是由院長提出,也是由董事和院長參議團熱烈推動。我反而有點卻步,因為想到需要那麼多金錢,是否真的可以成事?但董事和院長參議團成員異口同聲,一致認為機會難得,這既是神的工作,祂就必定負責到底。這樣,我們就一同承擔校園擴建的工作。

  擴建工程由始至今,均有許多屬靈的印證。首先,董事會非常齊心,對校園擴建計劃沒有爭吵,沒有爭議。經過深思熟慮和禱告尋求,各人都同心說「阿們」。

  另一個印證是「730」會議。事緣於2018新學年之始。當時開學在即,我有不同的營會和會議須要出席,但「建築小組」和「校舍環保研究小組」的工作又密鑼緊鼓地展開了,各委員(其中部分也是院長參議團的成員)竟然願意在早上7時30分前來神學院開會。開會的時候,大家臉上沒有苦情,而是非常愉快。有一位成員說:「我們一早前來神學院敬拜團契!」我們每次開會,都是用心用力,又非常快樂,好像見老友飲早茶似的。至今,我們繼續在7時30分聚會。這些建築工程界和教會的精英,願意看別人比自己強,謙卑地聆聽對方的意見,將神學院的益處、教會的益處放在首要位置,讓我十分感動。或有人說「理想的浸信會信仰實踐,應該就是這樣」,但我看到的,更是一個屬靈的團契。

  另一個重要的印證是參議團日趨成熟。今年4月13日,參議團開了五個小時的會議。各人盡抒己見,互通交流。他們曾於數年前的週年聚會,大力鼓勵學院在擴建工程上要勇敢多走一步。原初構思的擴建工程,只是興建一幢總面積約一萬平方呎的四層高教研大樓,但參議團鼓勵學院要重新規劃整所神學院的地方使用,並進行全面的翻新維修工程。

  看見了這些屬靈的印證,我深信整項擴建工程有神在當中領航。為著這一切,我們獻上感恩,一同讚美神!

為神而擺上自己

  這些年間,「浸神」在各方面著實漸見成熟,可惜口碑仍未建立得穩固。過往發生的憾事,所帶來的影響十分深遠,旁人很難想像「浸神」如何能夠復生。近年,參議團為建立「浸神」的見證和口碑而努力,希望神學院能對教會有更大的益處。他們對神學院的網頁、形象、財務管理、校園擴建等事情,給予很多意見。今年會議上,我們討論了神學院如何建造神學,幫助教會應對香港的社會。他們很願意擔任輔助、支持,甚至發動的角色。

  十年前,我說,老師是推動神學院前進的引擎,現在神學院還增添了一些輔助引擎,其中之一就是院長參議團。每一次舉行參議團會議,我的內心總是歡喜快樂,並且帶給我很多思想。參議團成員似乎也在會議後繼續思考,並且每每以短訊、書信將他們的想法傳遞給我。

  「浸神」有這麼一群不辭勞苦、願意為擴展神的事工而擺上自己的參議團成員,實在是它的莫大福氣!

相關文章

時代明燈

受訪者:溫恩智執事   溫恩智弟兄是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殷勤侍主,不遺餘力。他在教會擔任義務司庫三十年,並且還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