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尋求.理解

鄧學駿

道學碩士

尋找信仰答案

  還記得申請入讀「浸神」面試時,院長問我為何要入讀神學院,對神學院的學習有甚麼期望。當然,入讀的首要原因是上帝在我身上的呼召。至於對學習的期望,我記得那時心裏有好幾個問題,期望讀神學能給我答案。依稀記得其中兩條問題:「甚麼是教會?教會應當是如何的?」和「甚麼是團契?團契應當是如何的?」這些問題都是由我的事奉和信仰經歷所引發。當時年少又未受過神學訓練,我以為神學院必然是尋求解答這些問題的地方,自己必定能夠在這裏找得答案。

  隨著三年的學習過去,我畢業了。我當然找到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model answer);或者,我至少知道了尋找「標準答案」的方法。然而,我入讀神學院的期望是否滿足了?達成了?似乎不是。

引發更多問題

  與其說,神學院是尋找答案的地方,不如說,在神學院的學習是幫助我們在尋找答案之餘,還懂得如何在答案之外提出更多的問題。譬如當我問「教會到底是甚麼?」,答案可能是「基督所設立的、在地上的、神國度的見證」。然而,隨之而來,我們至少必須問:「教會為何要作見證?」、「神國度是如何的?」、「要如何見證?」、「是甚麼使教會失了見證?」、「面對如香港的社會,教會可以怎樣作見證?」……我們可以一直問下去,而每個答案似乎也會引發更多問題。

不斷尋索之旅

  我本帶著問題進入學院,期望解決問題,最後,竟是帶著更多問題離開,但我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失望。反之,我是懷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離開,因為發現惟有基督信仰是「活」的信仰,才能讓人不斷發問、尋求,並且容許人犯錯、悔改、重新開始。基督信仰不是只有「標準答案」,不是只有統一而沒有多元的信仰;更不是只有權威而不許人發問、尋索的信仰。「信仰、尋求、理解」,也許就是如此一個過程:從相信開始,提出問題,藉尋求來理解,從理解中建立信心,然後又繼續尋求,持續不斷。

  從一方面看,這三年的課程完結,我「下山」了,好像一個階段完結,人生的新一頁快要揭開──結束了「學生」的身分,成了一位「傳道人」。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在神學院學習神學,才是我生命新一頁的開始;神學賦予我新的眼界來看待這個世界,看待教會,看待我所服侍的弟兄姊妹。那發問更多問題、尋求更多「答案」的過程,才剛剛開始。

  最後,我必須感謝那位慈愛、信實的三一上帝。是祂呼召我這無用的僕人,甚至容讓我這罪人參與祂偉大的計劃;也是祂差遣謙卑、忠心、真摯的師長、同工、同學、同行者來到我的生命中,與我一同走過這三年高低起伏的日子。在這黑暗的世代,願那位公義、賜人盼望的上帝顯明祂的能力,驅散黑暗,救我們脫離那惡者的網羅和攻擊,使我們重見亮光,不致絕望;並使我們重新得力,奔走那擺在前面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