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拆毀與重建

甄嘉麗

道學碩士

甄嘉麗與丈夫劉偉強

  記得初讀神學時,一位傳道人提醒我:作神學生,最艱難的並不是做功課,而是經歷神拆毀並重建生命的過程。當時,雖然我理解並同意她說的話,但體驗並不深。直至衝擊來到,我才深深體會這番話是何等真實。

拆毀舊我

  信主多年,我也算是個順服及樂意事奉的信徒。教會哪個崗位需要人,邀請我,我便接受哪個崗位的服侍。在學校任職教師時,我亦同樣努力。離職前,我負責「堂校合作」,與教會合作,在校內拓展福音事工。我主動尋找各種機會,嘗試以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及同事認識信仰。表面看來,一切都很理想,但有時總覺得自己只是不斷投入,發展形形色色的事工,內裏卻欠缺了某種東西──某種能真正影響生命的火花。我的信仰和生命亦落入了低潮,心裏切切想尋求神,渴慕更多經歷祂。

  及至進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我埋首做功課時閱讀的書籍,以及老師在課堂上的分享和提醒,都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和信仰歷程,發現自己的軟弱。過去在學校的服侍,我並沒有真正依靠神,依靠的只是自己的能力,追求的是突破──希望每一項事工不但能毫無瑕疵地完成,還要不斷地挑戰難度,並且要一次比一次完善。對於信仰,我只會聽道,卻欠缺認真的神學思考。這樣驕傲而內裏貧乏的我,竟蒙神呼召,進入「浸神」接受神學裝備,除自覺虧欠了神而汗顏,亦深深感受到祂的憐憫和恩典。

陶造生命

  神拆毀過去的我,同時藉著這數年的學習和體驗去重新塑造我。接受神學裝備這四年間,家人和身邊的弟兄姊妹也經歷了不同的困難。聆聽他們、陪伴他們走過低谷的日子,讓我體會人的一生難免遇上各種大大小小的苦難:有時是因自己軟弱跌倒而引起問題,有時是自己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帶來苦難。信仰若不能與生命結連,對於面對苦難的信徒來說,那就成了無法承托生命的宗教。但我們所信的主,是信實的,滿有憐憫和恩典,並且愛我們到底,祂不是無視生命苦難的神;我們的信仰,並不是一個空談理論、在世人生命經歷苦難時顯得毫無力量、不痛不癢的宗教。

  這些體驗,叫我深切體會牧養之重要──要與信徒同行,看見他們生命的需要,引導他們思考信仰;當信徒遇上苦難,除了聆聽與同在,更須帶領他們到神的面前,讓他們體驗主的大能和信實,經歷主的醫治,而不是依靠人的聰明智慧去為他們解決問題。這是我須學習並受磨煉的地方。

  四年的神學學習,在功課堆中匆匆度過,日子看似沉悶,但當中體會深刻;除了開闊我的視野和思想,更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軟弱。神讓我體驗的每個經歷、每天遇到的人和事、每一個看來微小卻有其實質意義的小恩典,都塑造著我的生命,讓我重新思考信仰,為今天的事奉作準備。求主使用我,並繼續陶造我的生命,好成為合祂心意的器皿。

相關文章

畢業生未完的神學旅程

  弟兄姊妹回應神的呼召,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展開一趟充滿奇異恩典的神學旅程。他們除了在門徒群體中接受神學裝備,遇上困難挑戰時,還要學習彼此守望同行,靠賴上主足夠的恩典共同渡過。期間,同學經歷神重塑自己的生命,好成為祂忠心無愧的僕人,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實踐信仰,繼續下一段神學旅程。...

神學是生命的重塑

陳志宏 神學學士 陳志宏與太太陳秀玲 高不可攀的神學   回想兒時到今天,不同階段的我對「神學」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起初,我覺得神學是高不可攀的,只可遠觀,充滿神祕感。我從兒時就在教會成長;少年時,在我眼中,傳道人、牧師是神聖的職分,他們都是蒙主呼召的。他們全職事奉,全人投入,成為牧者,矢志不渝。當時我看見那些奉獻自己攻讀神學的人,大都是態度嚴謹、認真靈修、滿有屬靈智慧的團契導師,我很佩服他們。那時,由於自己沒有清楚聽到神的呼召,也沒有他們那種犧牲受苦的心志,所以覺得自己不會成為神學生。當時神學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神學只是少數特別蒙召者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