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的神學旅程

陳錦榮

道學碩士

陳錦榮與太太岑樂詩及兒子陳純一

開展神學旅程:回應神的呼召

  2001年,我受浸加入教會。藉聖靈的帶領,我看見人需要上帝,因此下定決心回應上帝的呼召,在2004年報讀了聖經研究學士課程,以兼讀方式裝備自己。到完成學士課程時,我也成家立室了。為了給太太一個安逸舒適的生活,我每天努力工作賺取金錢,逐漸把神給我的使命冷待了。雖然婚後太太也曾提醒我毋忘召命,但自己不願意離開這個安舒的環境,加上太太在2013年為我誕下孩子,自己把教養孩子放了在首位。

  可是,2016年太太確診患上腦癌,我的心靈感到極大傷痛,這時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太太住院接受治療期間,我決定辭去做了十七年的工作,全職照顧她。太太經過手術、放射性和化學藥物的治療後慢慢地康復,我從中看到神的大能,尤其是神感動了身邊很多弟兄姊妹代禱、支援、付出,甚至岳父岳母亦因看見神的愛和醫治而決志信主。這一切一切,不得不讓我再次反思生命的價值和神給予我的召命。我更深刻地明白生命不是人所能掌控,人在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應再為世事而忘記神給我的使命。我因此決定報讀全日制的道學碩士課程,要全職服侍主。

神學路上:困難與感恩

  人生每一個階段總會遭遇起跌,神學生的生活也是一樣。由於我讀大學時主修工程,所以英語能力相對較差;入讀神學院之後,閱讀英文書籍,我時常感到壓力,特別是閱讀原典等學術書籍。就讀神學期間,除了處理學習上的困難,也要兼顧實習教會的事奉,還要照顧患病的妻子和剛上幼稚園的兒子,我難以把每一個身分都做得稱職,很多時候更感到十分疲乏。雖然如此,但上帝的恩典確實是夠用的,在難關中總是讓我有所學習,並得安慰。

  在此,我要感激老師們的悉心教導,使我明白如何作主的忠心僕人。亦要感謝家人的支持和體諒,使我明白互相愛護的可貴。更感恩的,是能夠認識一群滿有愛心的同學;大家不單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更在我面對各樣困難時(尤其是今年面對父親離世和功課壓力),他們主動關心、支持並安慰我。這讓我深深體會「學習」不單是個人吸收知識,更是一起建立門徒群體。

未完的旅程:神學實踐的開始

  三年的學習生活,不單擴闊了我對上帝的認識和想像,也讓我更認識自己,因為我越深入研究,就越認識上帝,同時也越發現自己的限制和渺小。「讀神學」並不是追求一門高深艱澀的學問,而是建立一套思考信仰的方法,並且須要忠心地運用神學的知識(包括聖經詮釋、傳統、歷史、文化等)踏實地做神學。「做神學」不單是思考、研究或討論,更是一種實踐,把所學的神學在教會和社會中體現出來。正如耶穌不單與門徒分享天國的道理,更以身作則地教導門徒如何把天國的福音實踐在地上。

  因此,我認為「畢業」只是神學生生活的結束,但卻是神學實踐的開始。今天受著香港社會運動和疫症的影響,教會牧養的工作面對很大的衝擊,確實是一項挑戰,但也是神學反思的機遇。盼望自己能以神學知識為起始點,在聖經真理面前以謙卑敬畏為根基,以「討主喜悅」為目標,以牧養宣講為樂,把神學進深地實踐在教會和社會之中,化成生命的事奉。

相關文章

生命的拆毀與重建

甄嘉麗 道學碩士 甄嘉麗與丈夫劉偉強   記得初讀神學時,一位傳道人提醒我:作神學生,最艱難的並不是做功課,而是經歷神拆毀並重建生命的過程。當時,雖然我理解並同意她說的話,但體驗並不深。直至衝擊來到,我才深深體會這番話是何等真實。...

畢業生未完的神學旅程

  弟兄姊妹回應神的呼召,進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展開一趟充滿奇異恩典的神學旅程。他們除了在門徒群體中接受神學裝備,遇上困難挑戰時,還要學習彼此守望同行,靠賴上主足夠的恩典共同渡過。期間,同學經歷神重塑自己的生命,好成為祂忠心無愧的僕人,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實踐信仰,繼續下一段神學旅程。...

神學是生命的重塑

陳志宏 神學學士 陳志宏與太太陳秀玲 高不可攀的神學   回想兒時到今天,不同階段的我對「神學」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起初,我覺得神學是高不可攀的,只可遠觀,充滿神祕感。我從兒時就在教會成長;少年時,在我眼中,傳道人、牧師是神聖的職分,他們都是蒙主呼召的。他們全職事奉,全人投入,成為牧者,矢志不渝。當時我看見那些奉獻自己攻讀神學的人,大都是態度嚴謹、認真靈修、滿有屬靈智慧的團契導師,我很佩服他們。那時,由於自己沒有清楚聽到神的呼召,也沒有他們那種犧牲受苦的心志,所以覺得自己不會成為神學生。當時神學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神學只是少數特別蒙召者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