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環保神學的先驅

受訪者:黃兆輝教授

  黃兆輝教授先後在鑽石山浸信會及大角嘴浸信會聚會及事奉,至今五十多年,並且積極參與辦學團體的義務工作,藉此傳揚福音。黃教授自1991年便從事建築顧問及環保行業,他成立的公司現已發展成為跨國企業;他去年且與幾位基督徒成立一所生命科技公司,以應對人口老化問題。他希望能借助新公司推廣環保的技術和理念,從中實踐「環保宣教」。黃教授和太太育有三名子女,均已信主。

  黃教授自1999年便加入「浸神」的「院長參議團」。參議團曾有一段真空時間,及至新任院長曹偉彤教授再次誠邀他重回參議團。2018年,學院成立「校舍環保研究小組」,負責研究、草擬及推動院內的環保政策。黃教授認為學院西澳校舍的環境得天獨厚,適宜推動環保,加上他身為浸信會的一員,又對環保議題(尤其能源效益、垃圾及污水處理)具知識和經驗,深感在推動環保的事上責無旁貸,便欣然應邀加入小組。過去小組成員為學院倡議了不少有效的環保方案,包括太陽能發電、廚餘製造有機堆肥等。

浸神:環保神學的先驅

  黃教授非常欣賞「浸神」在環保方面的努力,因為據他所知,「浸神」是香港首所神學院如此強調環保神學、生態神學。過去教會大多著重宣講神與人的關係,強調個人得救,也有宣講人與人的關係,例如要關愛他人,卻甚少提及人與大地的關係。直至他聽到曹院長分享相關的信息,才第一次認識這些觀念,啟發他日後逐步實踐環保宣教。

  黃教授認為學院在推動環保上具有優勢,因為「浸神」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天時」是指現時全球都提倡環保、碳中和、綠色經濟,這正是大勢所趨。「地利」是指學院的西澳校舍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是推廣環境保護的絕佳起點,也因此要更加審慎,提防那些可能破壞環境、生態的因素(例如,近年政府擬於極近校舍之處興建巨型污水泵房,對學院及周遭的環境構成重大威脅;黃教授因此也參與了本院的「渠務事宜顧問小組」)。「人和」是指「浸神」人才濟濟,有心有力,在有異象、有魄力的曹院長領導下,招聚眾人為同一目標成為合一群體,發揮恩賜。在三者配合下,學院在環保方面故能領先一步。

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神學

  對於推動環保神學,黃教授認為要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去構思,不但要從知識和認知層面更新人的思想,還要有後續行動,帶來實質的環境改變,產生回報,形成循環,宛如一條產業鏈。

  黃教授認為,神學院的環保神學教育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須要投入資金、人才、知識、技術。神學院通過具體設計的課程、政策、措施,實踐並推廣環保神學的理念及價值,培育具有環保使命的牧者、領袖,在教會和社會教導及感染眾人,讓更多人明白綠色福音,投身於環保宣教,或奉獻金錢、資源,支持神學院繼續推廣環保神學,培育更多這方面的人才,形成一個循環。基督徒受託為神的管家,就必須好好保育自然,保存這個世界,這樣我們才有生存的空間繼續傳揚福音,讓救贖臨到眾人和萬物。

  最後,他建議「浸神」的老師團隊可吸納對環保懷抱熱情和負擔的基督徒專業人才,例如在這方面的教授或環保專家,協助學院推廣環保神學教育。

相關文章

受命治理世界

黃福光 舊約教授 天然大教堂   多年來,有不少基督徒對我說,身處大自然(如露營、釣魚、登山期間),比起在教會崇拜的時候,感覺自己更接近神。我常忖度,他們在京都賞櫻花時是忙著拍照,還是真的在歌頌神?無論如何,料想那樣說的人去年應該十分愜意,因為教會場所關閉,崇拜在網上進行。終於,我們可以在登山露營的時候通過智能手機參與敬拜,而不用心感愧疚!不過,說認真的,人在大自然比在教會場所內感覺更接近神,這並非沒有聖經根據。詩篇十九篇1至4節說:...

教育與實踐並重的綠色校園

受訪者:林華璟先生   林華璟弟兄是尖沙嘴浸信會的會友,與太太育有兩子兩女。他從事環境及保育工作多年。通過環境評估及審核的工作,將環保及生態保育融入城巿發展和規劃是他的專業領域及研究興趣。林弟兄亦致力在社區推動環保,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2018年,他應曹院長邀請加入「校舍環保研究小組」,陪伴學院應對多次環保挑戰。...

人對生態環境關愛與責任的起點

鄧紹光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人類中心主義?   近年華人教會群體愈來愈多關心生態環境,不少弟兄姊妹更身體力行,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致力踐行低碳的綠色生活。但是,為甚麼我們要關心生態環境?為甚麼我們要過低碳的綠色生活?這是否因為教會逐漸醒覺,人類不應單單關顧自己,也要關愛生態環境,把「愛鄰舍」擴展至「愛大地」?這是否因為教會逐漸醒覺,基督教作為一個愛的宗教,不該以人為中心,反倒要顧及其他受造物?這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