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古斯丁創造論看環境保護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教授

奧古斯丁的創造論

  無可否認,從歷史處境角度,「環保」從來都不是初期教父或宗教改革家關注的議題;只因近代全球污染日益嚴重,氣候暖化問題持續加劇,環保才受教會群體重視。然而,這並不表示討論有關議題時,昔日的教會歷史文獻毫無價值。事實上,兩約聖經也沒有直接講論環保,但卻是今日基督徒主要的參考基礎。同樣,教會歷史也有許多寶貴文獻,可為現代教會帶來啟迪。筆者在此嘗試透過著名教父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創造論,與讀者一同反思當中蘊含的環保意義。

  奧古斯丁的創造論,展現於他與摩尼教(Manichaeism)、與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對話之中;前者視世界有善與惡兩個本源,後者視靈為善、物為惡。基於對神乃一切本源的理解,奧古斯丁堅持世上萬物皆由神的意志而生成;這種創造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由神所預定之美善和秩序的潛質,逐漸變成實際。換言之,神的創造是一個不斷邁向美善和秩序的成長過程;受造世界並非靜止不動,而是持續前行。在這方面,奧古斯丁以理性因由(rationes causales)和理性種子(rationes seminales)來表達,意即受造物都有發展的潛能;這種發展並非自然而然,而是在神的護佑和管治之下逐步實現。這創造和護佑的行動,涉及神三個位格的參與;當中聖父引發受造秩序的存在,聖子是生命的泉源、智慧的典範,而聖靈則監督受造物之美善得以實現的過程。

  在這種創造論的基調下,奧古斯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類近預定論的立場,但同時相信世界歷史並非一成不變,創造主和受造物之間存在著真實的互動。預定並不等於全然命定;受造世界的終局雖已預定,但展現過程卻可多變。奧古斯丁明言,神是以「尺寸、數量和重量」來創造世界。尺寸(mensura)表示受造物並非無限,只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數量(numero)代表受造物須有和諧比例,要在不同景況中維持平衡;重量(pondere)是指受造世界的美善秩序,要被引導邁向神所預定的終局。按此,一切受造物皆有相對的自由和能力,他們選擇的行動會帶來神針對性的回應,甚至神會以神蹟奇事來加以引導和糾正。神的意志雖是成就預定結局的最終因由,但過程卻是按著受造物的選擇而發展,其間神透過適時引發不同誘因使其達至預定的終局。

創造與環保

  奧古斯丁上述的創造論,可為當代基督徒實踐環保帶來不少提醒。筆者在此歸納為五點,與讀者共勉:

  1. 環保合乎神的創造心意:自然世界與人類社群一樣,都是神美好的創造,基督徒應按照祂的心意保護環境,努力將當中潛藏的美善實現出來。例如要保存合宜的自然環境,讓種子正常發芽生長,讓幼雛有機會長大飛翔。
  2. 破壞環境是邪惡的表現:眾所周知,奧古斯丁視「惡」為善的虧缺;破壞環境不單有違三一神的創造心意,且妨礙受造世界展現祂所預定的美善秩序,使潛藏的美善無法彰顯,導致善的虧缺,實屬邪惡的表現。
  3. 環保是要追求和諧秩序:奧古斯丁的創造論,一再強調和諧與秩序,這是追求環保者應當注意的優先次序。例如為了讓瀕臨滅絕的物種有較大機會生存,而壓抑過分增長的競爭者或天敵,屬維持平衡的合宜行動。
  4. 要反省破壞環境的惡果:若果人類誤用有限的自由,破壞自然環境,神會按世人的選擇作出針對性的回應。例如人因過分砍伐樹木而導致全球暖化,因濫吃野味而引發疫症流行,其中可能蘊藏了神糾正謬誤的美意,世人當認真反思悔改。
  5. 神的美善才是最終追求:基督徒支持環保,並不是為了追上潮流,也不是為了與世界認同,而是要讓神創造的美善得以彰顯。環保只屬途徑,神才是終極目標。故此,基督徒不應採用不合乎聖經的不當手段來爭取環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