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越學術高峯  培育神國精兵

回應神國需要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浸神」),作為亞洲浸信會神學研究院(ABGTS)其中一個創辦者,早於六十年代就曾以合辦方式開設博士課程,參與香港及東南亞神學人才的培訓工作。其後「浸神」於1999年正式成立自己的研究院,開設神學碩士課程。

  2009年,曹偉彤教授就職院長時,就從神國的角度考慮「浸神」是否應該開辦博士學位課程,發現此可回應三方面的需要:(一)學院開辦博士課程,將可以培育下一代的學者和牧者,裝備他們回應教會的需要,並帶領教會應對多元社會中的種種挑戰。(二)「浸神」設立博士課程,就能夠承擔更多的宣教使命;除了差遣畢業生到各地的宣教工場外,「浸神」還可培育東南亞地區的神學人才,即培育當地人去培育當地的牧者,進而讓當地的牧者去培育當地的弟兄姊妹去傳福音。(三)開設博士課程,不僅可為「浸神」校本部、信徒神學教育部及遙距教育課程培育人才,也可為國內和東南亞的神學院預備教研人員

不一樣的神學博士課程

  本著上述的信念,並在教授團隊同心協力的支持下,「浸神」於2012年初成立「博士課程籌委會」,著手籌備工作。籌委會成員背景各不相同,各受過英、美不同形式的研究院教育,一起思考各式教育的優點弱點,最終認為「浸神」應該結合英、美和歐洲式的研究院訓練,務求各取其長,幫助博士生發掘本身的潛質,建立扎實的工夫探求學問

  「浸神」開設神學博士課程的目的,並非只為訓練成績最彪炳的學生,也不是要成為一所多產的「博士工廠」。我們乃珍惜具學術潛質的學生,很希望透過這個博士課程,幫助他們發掘潛質,讓他們有機會長遠發展這些能力和恩賜。因此,我們要求申請者必須具備美好的靈性和品格,並且取得道學碩士(M.Div.)及神學碩士(Th.M.)學位,其中神學碩士課程的成積平均積點(GPA)要高達3.75。學院定下這個門檻,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博士生都必須有委身服侍主的心志,兼具優秀的學術能力,才能在神學的範疇進深研究,取得卓越的成果,為神國作出貢獻。此外,另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在學位資格甄別試的最初階段,學生必須通過德文或法文的翻譯試。學生對英文以外的另一歐洲語言有一定的掌握,有助他們拓寬視野,而且德文的神學著作極其豐富,法文的哲學著述也十分豐裕。

  曹院長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老師從事跨科際的研究和對話(crossover)。老師的專長拓寬了,就更有能力指導將來的博士生作多元、跨領域的研究。教育機構必須達到相當高的學術水平,才可開辦博士課程,高的學術水平亦會對校內學生產生良性的推動作用。即使他們不一定繼續深造,也會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下培養出不一樣的眼界和氣質,使學院整體的發展可以前進、再前進!

邁向神國 竿頭一步

  神學博士課程於2013年推出,旋即收到兩位本院神學碩士畢業生申請報讀。其後,經由基督教全國兩會推薦,我們又先後取錄了三位國內博士生。經過七年耕耘,本院去年誕生了首位神學博士畢業生陳之虎博士。他的博士論文〈根源於聖經的神學和智慧實踐:范浩沙的「上帝、聖經、神學、門徒踐行」神學企劃〉,獲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2020年優良博士論文奬」之優等論文獎,為博士論文組別的唯一獲獎者,足見其論文著述對華人神學界的貢獻。

  為了配合未來的發展需要,「浸神」在2016年著手在西澳校舍興建一幢新教研大樓,預計今年底落成。有見近年修讀研究院課程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新教研大樓將預留一整個樓層,闢作「綜合研習中心」,為研究院學生提供個人研究及集體討論的地方,並且騰出空間收藏教研文獻及材料。

  展望將來,「浸神」將會繼續承擔神學教育的召命,培育更多新一代的學者投身神學及聖經的研究,成為具備扎實聖經基礎及深度神學視野的天國精兵,在世界各地的教會、神學院、出版機構服侍,回應教會和社會的種種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