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期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鄧紹光

人是甚麼?基督教的信仰認為,人既不是創造主,就必定是受造物。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是受造物的一分子,因此不能離開其受造特性來討論。人論是不能離開創造論而獨立建立起來的。那麼,這個受造的人是怎樣的?這是今期《山道期刊》專題文章想要探討的。

  聖經研究方面,今期有兩篇文章,分別是張智聰的〈養欲之詩:從詩篇第六十三篇看欲望重塑〉和梁俊豪的〈保羅人觀、死人復活與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前者關注人的欲望重塑,後者側重探討死人復活之後其身分的延續性。神學研究方面,今期有三篇文章,分別是陳家富與李浩宇的〈論潘能伯格的基礎神學人類學對巴特的基本人論形式的突破〉、李文耀的〈基督徒位格觀念的政治性含意:再看潘霍華〉,以及彭盛有的〈太初有戲:巴爾塔薩的戲劇人類學〉。這三篇文章的題目十分清楚地表明其所探討的分別是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和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對人的看法。陳家富與李浩宇特別強調潘能伯格所論述的人是對世界和上帝開放的,而李文耀則深入發掘潘霍華位格人觀所具有的政治意義,至於彭盛有,就旨在介紹及解釋巴爾塔薩以戲劇這隱喻來建立的神學人類學。

  基督教對人的欲望有甚麼看法?張智聰從詩篇第六十三篇來看怎樣培育、塑造人的欲望。作者首先指出,從這篇詩的整體結構或分段,可以看出欲望是其主題;然後指出詩人在這篇詩之中遊走於不同的空間——從缺乏、不寧的空間到飽足、安全的空間——其實是表達詩人對上帝的欲望以致追尋,最終得到滿足。作者跟著以身體與食欲來探討詩人如何「欲」得其所,最終指向調校生理欲望。最後,此文對比這篇詩之中的兩種欲望及不同結果:恰當的欲望帶來喜樂,不當的欲望帶來無望。

  梁俊豪從保羅的人觀出發,特別是從他對身體的看法,探討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有關死人復活的討論。這篇文章得出的結論是:(1)保羅主要談論信徒的集體復活;(2)這是因為保羅的人觀是「連成一體」的或集體的,其中沒有純粹獨立自存的個體;(3)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說人的死和復活,取決於人是「在亞當裏」還是「在基督裏」;(4)復活前後的社群身分有強烈的非連續性;(5)死人復活的身分問題,由「我是誰」轉變為「我們是誰」;(6)個人身分的連續性是依靠個體之外的力量:基督與上帝。

  陳家富與李浩宇採取對照的方式,討論潘能伯格對人的看法如何突破巴特(Karl Barth)這方面的觀點。作者首先鋪陳潘能伯格當時的神學思想背景:費爾巴哈和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以及布特曼和巴特的主觀主義信仰,都無法在人類學領域作出正面回應。然後,作者剖析巴特的人論:巴特透過耶穌基督來了解人,這不同於潘能伯格把人置於人類經驗的視角下來了解。作者繼而介紹潘能伯格兩組人類學概念:開放性與自我中心性,以及他的終末性進路。最後作者點出潘能伯格有別於巴特的地方,在於他從那與人類相關聯的歷史神學敍事,來了解人「作為上帝的形象」的意思。

  李文耀由哈維爾(Václav Havel)提出「人能否在後極權主義之中活得像一個人?」這個問題開始,指出潘霍華同樣活在極權主義之下,也重視「人如何成為真實的人?」這問題。作者指出人要活得磊落真誠,成為真實的人,就必須:(1)考慮每段關係中的各自條件,並以「為他者」作負責任行動為大前題;(2)相信上帝,活在基督裏。作者特別指出,潘霍華有別於哈維爾之處,乃在於第2點的「活在基督裏」,而追隨基督就是一個重塑、轉化自己而得著與耶穌基督相似位格的過程,從而可以「活得磊落真誠」。因此,作者認為要把潘霍華「人如何成為真實的人?」這個問題,置於他的位格觀底下來討論,而要從位格來認識人,則要進入基督論,因為人的位格是從耶穌基督的位格衍生出來。

  最後一篇專題文章介紹巴爾塔薩的戲劇人類學。彭盛有指出,在戲劇這個隱喻底下,巴爾塔薩以人為演員、世界為劇場。這隱喻具有本體論效力及了解啟示的作用。在這個劇場,人獲上帝分派一個角色,在歷史的時間中實現他的自由。但是這齣戲劇卻不迴避其悲劇性,並且揭示了隱蔽的真相;這就是基督親自成為悲劇的演員,承擔人因罪而來的悲慘處境。作者由此指出巴爾塔薩以「戲劇」作為隱喻,說明上帝成了人及其在世界的行動,並處理人有限生命裏的不確定性和充滿悖論的行動特徵,而惟有通過成了人的基督,有限的人才能實現自由而達成其使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今期《山道期刊》還有兩篇討論文章及五篇書評。討論文章分別是杜錦滿的〈重洗派與浸信會——遠親?近鄰?〉和宋軍的〈從明末官員的控辯看來華天主教乃「邪教」之想像——以1616-1617、1622年兩次南京教案為案例分析〉,都屬於教會歷史的領域,不過前者是西方的,後者則是中國的,值得讀者細閱。五篇書評既有聖經方面的,也有歷史和神學方面的,可以讓我們更多認識學界的研究成果。願上主使用今期《山道期刊》,造就教會群體。

評論被關閉,但引用和禁用Pingbacks是開放的。

相關文章